「科學家的秘密基地」展覽 互動學習科普新知
林曉慧 吳嘉堡/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國家實驗研究院與國家太空中心和科教館合作,舉辦長達3年的「科學家的秘密基地」科普展,藉由互動式展覽,對國家級研究單位的工作有初步認識,從中學習基本的科學知識。
週二上午,北市文昌國小5年級的自然領域,孩子們離開教室,到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看「科學家的秘密基地」科普展,第一次看到太空中心的衛星模型、相當好奇。
對人造衛星、太空科技一無所知,孩子們用搖桿操控地面接受站的天線盤面角度,對準高掛的福爾摩沙衛星模型,接收來自衛星的訊息。
國家太空中心衛星操控組陳朝焱說明,「你可以看一下福爾摩沙衛星7號的資訊,它有6顆衛星組成的,然後它的重量多少,300公斤,它是一個氣象的衛星群。」
而台灣常受地震威脅,國震中心以手動模型,讓學生們看到,依靠哪些隔震和減震技術,可以減少房屋可能遭遇的損害。
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助理工程師邱世彬指出,「就你希望在地震的時候,能夠維持它的機能,你可能可以用隔震的建築來做,你如果希望在地震的時候,能夠減少房子的震動量,你就可以用制震的方式,就是加裝制震器。」
光學儀器結構、台灣最大的海研船及國內最先進的AI超級電腦,國研院和太空中心攜手,把尖端科技,轉化為中小學生也能有基本認識的展覽,希望科技人才能向下扎根。
李文馨/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