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居中斡旋 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復交

曾惠敏/編譯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這兩個敵對國家在中國斡旋之下,同意恢復邦交。國際社會對這項重大發展樂觀其成,並且期待葉門內戰能因此緩和。但是有專家認為北京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崛起,也讓地緣政治角力更加複雜。

在中國居間協調下,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這兩個交惡多年的國家握手言和,同意恢復邦交。

伊朗最高國家安全理事會秘書長施瑪哈尼表示,「我們同意沙烏地和伊朗兩國,在斷交7年後開啟新篇章,共同著眼於雙方利益。」

遜尼派當權的沙烏地,2016年因為處決知名什葉派教士觸怒伊朗,導致駐伊朗大使館遭到攻擊。沙烏地憤而與伊朗斷交,後來更經常指控伊朗是沙國石油設施與油輪遇襲的幕後黑手。

另外兩國也因為介入黎巴嫩、葉門和敘利亞的的內戰衝突,各自支持不同派系形成代理人戰爭,關係更形惡化。

但是雙方2021年起在中國主導下,展開多次談判,上週正式宣布破冰。

外電分析指出,伊朗想突破國際間的制裁與孤立,沙烏地希望專心推展經濟計畫,是這次雙方能放下歷史恩怨的主因。而在兩國關係改善之後,或許也將有助於化解葉門等國的亂局。

葉門政治評論員沙姆森說:「我認為這將大為影響葉門危機,因為區域主要國家是決定葉門局勢走向的關鍵。我相信伊朗與沙烏地關係的改善,將對解決葉門危機產生積極影響。」

除了影響中東情勢,也有專家認為,中國在當地崛起的影響力不可小覷。

德州萊斯大學中東研究員阿爾利奇森分析,「這代表中國勢力在海灣地區和更廣泛的中東地區正在擴張,它還沒有、也不太可能搶走美國自1980年代以來,所擁有的軍事和總體戰略地位。但這向美國表明,沙烏地阿拉伯和其他海灣夥伴還有其他選擇。」

國際間包括美國政府在內,對沙伊恢復邦交,大多表示樂觀其成。

但《路透社》分析,中國在美國長期保有影響力的地區扮演和平推手角色,相當程度讓美國官員感到不安。而這項突破安排在中國人大舉行期間達成,評論認為意在刻意凸顯北京和習近平的外交勝利。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