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紀念堂園區轉型願景 競圖活動呈現新設計

具威權象徵的中正紀念堂,是否有可能以更不同的面貌呈現呢?民間3學會共同發起「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概念競圖」活動,從97組學生組作品及45組社會組作品,最後選出各5組優勝作品。

座落在台北市中心的中正紀念堂落成已43年,充滿威權象徵的建築物有可能呈現新面貌嗎?台科大研究生團隊推出新設計,決定保留蔣公銅像,但建置兩大高台與銅像同高,從空間削弱威權象徵高度,高台上建置屋頂花園,底下新增商業空間,團隊代表表示,希望將人民更多元的聲音帶入園區。

台科大研究生團隊代表許凱棠表示,「這個歷史還是要被去紀錄,只是說不能被去崇拜(威權),那我們就是建立一個比較平等的角度,讓我們在中正紀念堂堂體的園區裡面有不同的高度,象徵它不是我們的唯一。」

6名台科大學生組成團隊漢堡王,以作品《聲之行》,入選民間3學會舉辦的「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概念競圖」優勝名單。此次共有97組學生組、45組社會組作品參選,各選出5組優勝作品,評審委員笑稱,這些設計可能都在經費上或技術上不那麼可行,但這是轉型正義的重要起步。

評審委員曾旭正表示,「這是一個需要大家有共識,然後願意付出行動,才有可能往前走的一個社會工程,轉型正義能夠再透過大家的努力,能夠做到什麼程度,這個是不可知啦,但是我們還是要往前走。」

不同設計勾勒出對中正紀念堂的新觀點,有設計將銅像拆除掉,也有設計在紀念堂外設置大型籠架。主辦單位表示,雖只是紙上競圖,但希望透過設計,來促成更多對話交流,也認為對話交流本身,就是一種社會解放的過程。

專題|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