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女性勞參率低於日韓 調查顯示工作3大瓶頸

台灣女性勞動參與率超過5成,低於日、韓及新加坡等國。人力銀行調查發現,女性自評壓力為5.9分,高於企業評比的4.9分,至於女性工作者3大瓶頸,為工作家庭兩頭燒、生育中斷職涯及重回職場專業斷層。

不少女性為了照顧家庭而放棄事業,在企業面臨缺工的年代,女力是解方嗎?根據國發會調查,2021年台灣女性勞動參與率只有51.5%,低於日、韓及新加坡等國,人力銀行調查也發現,女性工作者自評身心壓力達5.9分,高於企業評比的4.9分,在職場上也面臨了3大瓶頸。

人力銀行行銷長張寶玲表示,「會因為所謂的工作跟生活兩頭燒的狀況,第2個就是因為生育來中斷他們的職涯,年紀大了再回到職場的時候,她發現她自己的專業可能已經沒有辦法跟上現在所謂的職業上的需求。」

如果把職場女性期待的職場友善措施,和企業實際提供的相比,可發現優於法律規定假期、提供托兒及托老等照顧津貼與設施等,擠進女性工作者前5名,但企業端認為,更友善硬體及溝通方式更顯重要,凸顯出現在企業在托嬰和托老津貼與措施有不足的疑慮。而台灣在少子化浪潮下,也導致青年勞動人口衰減,勞動部統計發現,近10年來青年減少了16萬人,有超過6成5的企業正處於缺工狀態。

人力銀行人資長鍾文雄表示,「到3月我們看到在人力銀行站上企業開出的職缺達到103.1萬個工作數,在目前來講,餐飲住宿業的缺工是最嚴重,將近有20萬個工作數,其次是電子資訊跟半導體產業,大概有來到16萬跟17萬個職缺數。」

人力銀行認為,儘管交通部將給予旅宿業者,雇用新進人員每位每月獎助金5000元,補助時間1年,在短期確實可以鼓勵業者增聘正職人員,但若從長遠來看,企業也必須適度轉型,並願意將盈餘回饋給員工才能吸引更多年輕人投入。

專題|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