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飛龍號今再發射 美俄阿聯太空人聯手受囑目
曹晏郡 邱福財/整理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美國NASA原本要在美東時間2月27日,將新一批的太空人送往國際太空站,結果在發射前的最後一刻發現問題,因此延期。整體發射任務在2日凌晨,也就是台灣時間下午1點多的時候順利結束。這趟任務的4位太空人,分別來自美國、俄羅斯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他們將接替去年10月上太空的同仁,在國際太空站待6個月時間。
向等在一旁的人員揮手致意,4位太空人準備前往國際太空站。
原本這趟任務,應該在美東時間2月27日完成,但火箭發射前一刻檢測出問題,因此延期。
2日凌晨0點34分,SpaceX的獵鷹9號火箭,搭載飛龍號太空船升空。參與這回任務的4位太空人,分別來自美國、俄羅斯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美國太空總署署長比爾尼爾森表示,「這趟任務有阿聯大公國,以及俄羅斯太空人,國際太空站上的成員也還有日本人,所以這是非常國際化的 ,尤其在太空站上,因為我們在此領域,一共有16個國際夥伴國。」
來自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尼亞迪,是該國首批的2名太空人之一。
而美國NASA和俄羅斯太空總署,簽署讓雙方太空人互換座位的共享協議,也沒有因為俄烏戰爭延燒中止。
太空發展持續,俄羅斯官方去年宣布將在2024年退出ISS,推出自己的太空站,被外界質疑經過戰爭後是否還有能力做到。
至於中國「天宮」不斷運行擴張,能否成為新一代太空角力重點,各國又將如何站隊,也引發關注。
歐洲太空總署署長阿施巴赫表示,「我們會支持並確保,在國際太空站的承諾及活動,在這個時間點我們沒有預算,在政治方面 ,也沒有要開綠燈參與第2個太空站,也就是沒有參與中國太空站的意圖。」
歐洲太空總署,今年1月明確表示不會在太空站領域和中國合作。
而日本則是積極深化ISS和阿提米絲等計畫參與,凸顯和美國的關係密切。
美歐日和中俄之間,從低軌衛星、太空站到月球、火星等探測都不斷拓展,各國間的合作與競爭,時刻牽動新世代的太空競爭腳步。
李文馨/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