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赴美設廠有文化衝突?外媒指美國人恐難接受「賣肝」

台積電去(2022)年底宣布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加碼投資400億美元,不過《紐約時報》訪問11名員工指出,在台灣工程師工時長,可說是為公司「賣肝」,這對美國人來說恐怕不能接受。對此台積電表示,隨著全球業務擴展,公司積極強化內部培訓,也設立多種溝通管道,以利員工分享關於工作環境的任何想法或疑慮。

台積電擴大投資,去年底到美國亞利桑那州設新廠,但《紐約時報》日前訪問11名台積電員工指出,台美兩地有文化衝突,直指美國員工可能不太願意賣肝工作,消息一出引發各界關注。

產業分析師謝晨彥表示,「到了美國我們會發現,他們有比較高度自主的一個想法,你告訴他這個SOP,他會說一定要這樣做嗎?這樣做是最有效率的嗎?他們很在意自己的休閒生活、家庭生活,所以其實時間到了,下班了他就下班了,他也不會管你工作任務有沒有完成。」

產業分析師表示,台灣台積電員工在人力支援上就本來就比較主動,且客戶來自全球,因此有夜鷹文化來支持歐美白天客戶需求,工程師在任務安排上也有標準作業流程,且多工、多任務,台美職場文化可說是大不相同。

曾任職三星、熟悉半導產業的韓籍YouTuber文睿,更發布影片指出,台、韓晶片產業發展很好,原因在於員工配合度高、學識也好,並舉例南韓記憶體大廠SK海力士,過去赴美設廠也遇到文化衝突,最後選擇放棄。

韓籍YouTuber文睿說道,「美國人不加班那怎麼辦呢?我會覺得他們是這樣,他們把在工廠裡面台灣的員工召集起來,沒辦法也得來加班,一次兩次行,時間久了的話能行嗎?」

對此台積電表示,亞利桑那州晶圓廠計畫是提供台積公司招募全球人才很好的機會,隨著全球業務擴展,公司積極強化內部培訓以促動全球人才共融,也設立多種溝通管道,以利員工分享關於工作環境的任何想法或疑慮。

專題|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

相關議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