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歐盟祭第10輪對俄制裁 伊朗實體首入列

美國日前才警告,援助俄羅斯的國家必遭制裁,24日就將5家中國企業,列入制裁實體清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受訪時還指出,提供「致命性援助」將會付出真正的代價。歐盟則在25日宣布,對俄羅斯實施第10輪制裁,對象包括約120名個人與實體,伊朗軍用無人機製造商更首度上榜。

拜登政府出手,制裁對俄羅斯提供軍事援助的中國企業。美國商務部所屬的工業安全局,24日公布最新制裁名單,將13個實體納入制裁清單,其中有5家中國實體,將被進行先進科技出口管制。

國務卿布林肯直言,中國透過民間企業,向俄國提供致命性援助;多位美國官員也警告,中國可能會在俄羅斯與烏克蘭的衝突中,加強支援俄國。

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麥考爾指出,「我們有情資顯示,中國正考慮向俄羅斯提供100架無人機。我們也知道他們正透過購買能源,提供經濟層面的支持。」

不過白宮方面看法有些不同,國安顧問蘇利文認為,中國並未運送武器到俄羅斯,也再次警告此舉將會付出真正的代價。

日本今(2023)年擔任G7七大工業國集團輪值主席國,除了持續加大幅度金援烏克蘭,也發布新一波制裁措施。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表示,「毫無疑問,俄羅斯應該因為威脅使用核武器而受到譴責。因此我不考慮讓俄羅斯,參與G7在廣島舉行的峰會。」

至於歐盟25日宣布,對俄羅斯進行第10輪制裁,對象包括120名個人與實體;當中包含3家俄羅斯銀行、不少與俄羅斯傭兵「瓦格納集團」有關的人和組織,有7家伊朗軍用無人機製造商首度上榜。

歐盟希望藉此拖垮俄國經濟並耗盡戰爭經費。但專家認為,制裁恐怕無法達到預期效果,也不會持續太久。

歐盟議題專家皮內塔表示,「我們已經為制裁付出代價,此策略的代價是由歐洲公民承擔。我認為烏克蘭人和澤倫斯基,都知道制裁不會持續太久。」

專家指出,根據過往經驗,制裁未必是最好的方法。此前歐盟外交官就曾坦言,已找不到新的領域,來作為新一輪措施的目標。

專題|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

相關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