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推實戰化射擊訓練 3種射擊姿勢考驗臨場反應

考量到俄烏戰爭等國際的軍事衝突影響,國軍研擬實戰化的射擊訓練,經過一整年的研改和驗證,在今年正式實施。官兵得進行短跑衝刺,並演練臥射、跪射、立射等3種射擊姿勢,還要在限定時間完成射擊,未來也會納入1年義務役的的訓練內容。

一聲令下,官兵提槍躍進,用油管桶當作掩護,再加速衝往射擊位置,距離標靶75公尺後,準備朝目標發起攻擊。

臥射、跪射、立射,過程中得切換3種射擊姿勢,標靶也有3種模式,還加入卡彈情況,得進行故障排除,考驗臨場反應,這套實戰化射擊是國軍最新的射擊訓練,限時1分45秒,完成36發實彈射擊。

陸軍步訓部少校張家華表示,「各單位的師資人員尚有不足,我們人員還在持續加強訓練中。」

記者提問,「教官這個方法是不是未來一年義務役,其中的一個參考模式?」

張家華回應,「目前是,它有多重目標轉移訓練,還有我們不同射擊姿勢的變換,以及障礙板的運用。」

傳統的步槍射擊訓練缺乏變化,多以固定距離,單一目標為主,無法跟上現行複雜的作戰環境,國軍參考俄烏戰爭等國際軍事衝突,研擬實戰化射擊訓練,經過去年一整年的研改以及全軍驗證,今年正式實施。

現場也開放媒體體驗,記者參與短跑衝刺到穩定射擊,充分感受到跟過去的臥射練習大不同,實戰化射擊訓練強度提升許多。

公視記者黃子杰指出,「從跑到特定地點到完成射擊,每個人只有105秒,要打完36發子彈,每一個標靶都要命中,尤其全力衝刺後,人還在喘,就要立刻臥射,呼吸急促會影響射擊的精準度。」

對此,要投入實戰化射擊訓練,得練好基本功,175公尺臥射以4個月軍事訓練役為例,18發得命中9發,至於常備部隊、後備部隊,則是30發命中20發,而裝甲、砲兵部隊、戰鬥支援等部隊得完成這項訓練才能進階到3種姿勢的射擊訓練。

陸軍二一砲砲五營上士唐宇賦表示,「在臥姿、跪姿以及立姿的射擊變換姿勢當中,去配合到我們的穩定度以及呼吸的調節,短距離的間歇折返跑,來去強化我們的心肺能力,下肢的部分 我們會採用負重訓練,好比說像是深蹲之類的方式。」

國軍證實,這套實戰化射擊訓練,未來會納入一年義務役,現在正加緊腳步,培育種子教官,讓各部隊熟稔各式射擊姿勢,因應灘岸、城鎮、叢林的作戰環境。

專題|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