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國小設「通學巷」未3成 議員指學童陷交安險境
賴淑敏 蔣龍祥/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台北市曾被外國媒體冠上「行人地獄」汙名,台北市議員吳沛憶引用交通部統計發現,台北市每年有430多位學童、因交通事故受傷,其中近2成是行走時發生意外;而且全市國小周邊設有通學巷的比例不到3成,恐怕讓學童上下學行走暴露在危險交通環境。
為確保學童交通安全,不少國小周邊會設置通學巷,在學童上下學經常出入巷子,實施部分時段管制,禁止所有汽、機車進入。
民眾蔡先生說道,「地下、旁邊都有標誌說,這樣子大家要小心啦,不然車子太多很複雜,小孩子、小朋友的安全喔很要緊。」
不過台北市議員吳沛憶調查發現,全市154所國小,只有50校設有通學巷,比例不到3成,恐怕讓學童上下學行走、暴露在危險環境中。
台北市議員吳沛憶指出,「我們只有限時限速的管制,這個限時的部分,有時候跟實際上在使用是有一部分的落差,另外也應該去增加科技執法。」
根據交通部2015到2021年統計,台北市累計超過3千名12歲以下學童,因交通事故受傷,平均每年高達430多人。而2021年數據更顯示,有近2成兒童、是在行走時發生意外。
北市交通管制工程處科長江長恩表示,「廣義的通學巷,其實我們會針對這個行人的通學動線,做一個改善跟檢視。」
北市交工處強調,如果校園周邊動線、不會發生嚴重人車衝突,不一定要做汽機車通行管制,會因地制宜再通盤檢討。而為強化通學巷辨識度,近期也將針對行人穿越線以彩色標記,提升視覺顯著效果,若有汽機車在管制時段強行進入通學巷,最高可開罰1800元。
黃棋/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