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2035年禁售燃油車「鋰」需求增 自行開採與否掀爭議
葡萄牙北部山區,居民只有180人的小農村巴洛索,位在全歐洲蘊藏最豐富的鋰礦邊緣。英國礦業公司薩凡納,在當地露天開採鋰礦的計畫,5年來受到居民強力反對。
農民費南德茲指出,「他們想開採的礦區環繞著我們。當露天礦區一開,24小時運作,距離我們只有幾公尺,這裡的水質與空氣都會受害。」

業者承諾開礦與上下游產業,會帶來數百個工作機會,但農民不想改變傳統生活方式.且礦區綿延超過500公頃,將徹底改變農村的地形與景致。
周邊地面插入的探勘用細管,投入小石子很快聽到噗通聲,代表地下水並不深,開挖難逃汙染破壞,在長期乾旱風險下,環保人士十分擔憂。
非政府組織政治分析師佛納表示,「為濃縮提煉鋰礦,必須用到大量的水,他們承諾會循環利用85%的水,但還是必須投入15%的新水源。」

不僅巴洛索,整個葡萄牙北部區域蘊藏約有6萬噸鋰礦,山區1立方公尺的岩石,可取得300公斤的鋰輝石,足夠製造一輛車的電池。
中央議會力挺開採,期盼成為歐洲的主要鋰原料生產中心,預計幾個月內就會拍板通過。

歐洲議會這禮拜通過2035年起,禁止賣燃油車的法案,加速汽車產業100%脫碳,電動車進入戰國時代。
目前鋰礦開採,主要在中國,澳洲,智利與阿根廷;車用鋰電池則多由日本,南韓與中國製造。歐盟各國急起直追,芬蘭,捷克都有鋰礦計畫,塞爾維亞項目已經因為反對太強胎死腹中。

法國中部阿列省的埃沙西埃,全國第一座鋰礦場將在2028年開始運作。法國的礦業公司投資10億歐元,從裂解岩石到初步提煉,全部在地底下進行,減少自然環境衝擊.計畫一年生產3萬4千噸的氫氧化鋰,供應70萬輛電動車所需。
但鋰礦就位在2千公頃國家所有的柯列森林旁邊,居民與環境運動者難掩擔憂。
環境運動者塔巴宏提及,「他們說礦場不會擴大,但如果蘊藏量很多,有錢賺,誰也不能保證他們是否會更進一步。開礦大量用水會不會讓森林乾涸,也是我們最擔心的一點。50年後開採一空,這裡不會留下任何東西,只有毀滅。」

法國新創車用電池業者ACC,是由能源集團道達爾,車商賓士與Stellantis等龍頭企業合資,正在法國北部籌備超級車用電池廠,生產95%可回收的車用電池,預計2025年開始供應賓士,對阿列省的本地自產鋰礦非常期待。
鋰雖然算不上稀有金屬,但需求量大,預計本世紀末就會枯竭。

跟鋰化學性質相近,但存量更多也便宜的鈉離子電池,成為替代選擇之一。
利用完全相同技術就能製造,工廠設備甚至無須更換,也不必使用稀土、製程省水,都是環境優勢;缺點是能量密度低,續航力差。
能源專家莫克特說明,「鈉離子電池像短跑選手,能在短距離快速衝刺,它們充電非常快速,很適合最後一哩路的運輸,像是電動自行車,或者里程有限制的共享汽車。」

鈉離子電池在幾十年前的研發時期,已經因為續航力差輸給鋰電池,但在追求碳中和,能源轉型的過渡期得到新生機。
畢竟鈉離子在海鹽、岩鹽裡都就有,便宜大碗,若基礎配套充足,使用者願意在長途行車多充幾次電,也不失為可行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