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成年禮金擴大發放 18-21歲領1200箍

疫情穩定,為著振興藝文產業發展,文化部推出「振興振心」方案。本底欲發予18歲少年人的「成年禮金」,會加發19-21歲,計共是90萬人會當提著1200點的成年禮金,通好用來看展覽、看國片,買冊、買文創商品等等藝文消費。若準去「獨立冊店」消費,閣會加發買冊的禮金。(這條新聞標題、前言是臺語文。)

書架上,各類書籍整齊排放,方便讀者閱讀,也帶出濃厚書香氣。位於台北、唭哩岸捷運站附近的「有河書店」,是先前淡水知名獨立書店「有河book」的新生命延續。走過停業、走過搬遷,近幾年又遭遇新冠疫情考驗。

有河書店創辦人詹正德說:「逛書店的大概減少很多,他們會轉變消費型態,但是這個轉變不是每一個人都是這樣轉變,有的人他不那麼支持或不那麼在意的,他就是減少去書店、逛書店。」

對於藝文產業而言,這三年可說是站在疫情海嘯第一排,電影、表演和視覺藝術票房流失,而實體、獨立書店和微型文創產業的消費人口減少,讓業者只能苦撐。文化部爭取疫後特別條例預算,規劃擴大成年禮和產業振興策略。

文化部長史哲說:「原本的18歲之外,19 20 21,那等於四個年度的這樣子的年輕人,總共受惠者應該是有達到90萬人,第二大部份,事實上,其實就是希望能夠用展演取代振興,強化展演的機會。」

「振興振心」方案,將推動文化體驗課程,還會媒合藝文團體進行多項演出;而文創園區和其他文化場域,也會有更多展演活動。

除此之外,為了彌補近幾年的18歲青少年,失去畢業典禮等重要回憶,今年將上路的18歲成年禮金,將加發19-21歲,做為看展、買書等藝文消費;而符合成年禮的年輕人,到獨立書店買書會加發購書禮金、提振實體書店營運。

有河書店創辦人詹正德說:「大部分書店應該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年輕人(客群)限縮到18-21歲,那我覺得真的效果更加有限,你一定會有一部份的消費在實體書店裡,但是會有多少比例,會拿來實體書店買書(有待觀察)。」

業者肯定政府願意協助藝文產業振興,但最終成效如何還有待觀察。建議相關單位,看能否有擴及更多年齡層的優惠規劃,讓藝文產業復甦更有感。

專題|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