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具電動化廢電池多 環保署:目前處理量能足夠
林靜梅 謝其文/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政府全力推動運具電動化,但這些電動運具的電池會老化、廢棄,推估到2030年廢棄電池將達到近萬噸。環保署指出目前的處理量能依然足夠;至於客運業者對於電池的安全性也相當擔憂,希望政府推動2030公車全面電動化政策的腳步可以放慢一點。而針對雙北電動公車供電疑慮,台電表示已納入長期負載考量,確保供電無虞。
路上車輛到處跑,有汽油汽、機車,也有柴油公車、貨車。
為了達成2050淨零排放,政府積極推動運具電動化;而電池老化後回收,將是一大議題。
去(2022)年廢電池量來到792公噸,預估到2030年將達近萬噸。環保署表示,這些電池是公告應回收項目,國內處理量能持續擴大中。
環保署回收基管會執行祕書王嶽斌指出,「我們最近也有(回收處理)業者申請,我們預估還有3家業者在擴充量能當中。在2025年左右,應該量能可以到達9000噸左右。」
電池回收已建立機制,令客運業者更關切的是電池的安全性。
去年曾發生淡水客運電動公車電池自燃,燒成只剩骨架,還波及隔壁車輛。業者表示目前維修還依賴電池廠商來協助,但對於電池的安全性,確實感到提心吊膽。
首都客運集團總經理李建文直言,「是提心吊膽、是非常的惶恐。我們國家推動電動公車,這個美意固然是很好,但是應該要放慢,放穩、求安全。」
面對政府喊出2030年公車全面電動化,客運業者坦言以目前來看沒辦法做到。一部柴油公車用地20坪,電動車需布設充電樁、變電站,需地30坪,更大的場地很難找,購買電車在財務上更是一大負擔。
另外以台北市來說,4行政區為供電瓶頸區。憂心供電吃緊,諸多因素都讓業者無法樂觀,呼籲政府多評估放慢腳步。
洪詩宸/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