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轉作高粱省8成用水 農委會推每公頃獎勵4.5萬

氣候變遷下,台灣水資源得來不易。農委會推行農地水稻轉作高粱,並媒合金門酒廠與農會簽訂契作合約。苗栗縣去(2022)年也開始加入,農民每公頃可獲得4.5萬元獎勵金,還能省下8成的灌溉用水。

田地停止耕作、恢復地力,正處於1期稻作前的準備階段,苗栗縣苑裡的這處示範田區,去年開始嘗試種植釀酒高粱。

農委會苗栗區農改場推廣水稻產區轉作,並且與金門酒廠簽訂契作合約,因為勞力成本可以減少7成、灌溉用水也能減少8成。

苗栗區農改場助理研究員林家玉說明,「推動釀酒高粱比較旱作的作物,讓大家可以配合著大區輪灌的計劃,一樣可以維持田間有耕作。因為部分農友,其實是不太希望有休耕的情況。」

2021年台灣曾經歷百年大旱,氣候變遷下,降雨越來越難預測,種植耐旱省水作物高粱成了新選擇。2021年底,雲林就在高鐵沿線農地推廣,強調不需要抽地下水就能種植。

苗栗去年也開始跟進。苑裡鎮農會表示,當地水源來自鯉魚潭水庫,扣除大台中民生與科學園區用水,當地水稻產區每兩年就會遇到一次停灌。中央推動轉作高粱立意良好,但可提高轉作補助獎勵,對農民誘因會更高。

苑裡鎮農會總幹事鄭年鈞指出,「政府是已經有部分的補貼,但是這個補貼,還是沒有辦法讓農民達到跟水稻一樣的收益。所以也建請中央在評估各地區產量,再來決定補貼的價格,讓農民會有意願來種植高粱。」

農改場強調,農民可在4期稻作其中1期改生產高粱等雜糧,每公頃可申請轉作獎勵金新台幣4.5萬元;若農田位於大區輪灌的區域,選擇第1期作改種高粱,每公頃可多領3萬元的節水獎勵。

2022杭州亞運 台灣百金之路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