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廢棄物製「生物炭」除砷 有效過濾灌溉水
林敬倫/宜蘭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宜蘭大學環境工程學系教授張章堂與其研究團隊,利用農業廢棄物進行高溫焙燒後製成生物炭,他們發現生物炭可進行農地地下水重金屬砷的脫附與回收,近期更製作生物炭過濾裝置,到雲林、嘉義等砷含量濃度較高的縣市測試,發現效果良好,除讓農業廢棄物回收再利用,還能有效過濾農業用水,讓民眾食得安心。
宜蘭大學研究生先用約500度高溫,焙製甘蔗渣等農業廢棄物,製作生物炭,然後再放入含有不同濃度砷的水中,在固定溫度下試驗生物炭去除水中砷的效果。
宜蘭大學環境工程學系碩一學生林安邦說明,「現在是做不同濃度,我的劑量是固定的。」
經試驗結果,發現生物炭去除砷的效果良好,宜大環境工程學系教授張章堂與其研究團隊,於是利用生物炭製成過濾裝置,拿到農業用水砷含量較高的雲林、嘉義等縣市實驗,發現一天可讓約2噸灌溉水,達到管制標準。
張章堂指出,「早期農田有挖地下水井的關係,地下水裡面比較深,(導致)它裡面土質裡面含有砷,你要是沒有把它過濾過的話、沒有把它去除掉的話,我們喝的水或是灌溉水裡面有很多砷。」
砷是種重金屬,如俗稱的毒物砒霜就是一種砷化合物,如食用過量有害身體健康,但國內的部分農地因土質含有砷,導致灌溉水砷含量很高,張章堂研究團隊的成果,除能有效去除灌溉水中的砷,還能讓農業廢棄物回收再利用。
張章堂表示,「容易產生空汙問題,沒有辦法把它好好利用一下,所以我們這一次就把一些類似像那個稻草、那個農作物,把它做成生物炭。」
張章堂說,甘蔗渣、稻草等農業廢棄物,過去都只能燒掉處理,對環境並不好,亂丟棄也會造成環境髒亂,未來會與農業鄉鎮合作,盼能推廣生物炭概念,優化農業環境。
李文馨/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