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交友真騙財 立委籲應明確虛擬貨幣的法律定位
黃子杰 陳信隆/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虛擬貨幣是新興金融工具,近年卻淪為詐騙集團洗錢工具,有受害者代表今(8)日出面,指控詐騙集團利用假交友,誘騙受害者投資假的虛擬貨幣交易所,立委認為行政院應盡速確定虛擬貨幣主管機關,並明確化虛擬貨幣的法律定位,才能對抗詐騙集團跨國分工犯罪,受害者代表認為,透過建立完善的專家證人制度,驗證洗錢跟混幣的金流,才能協助警方向外國的交易所申請凍結,追回財產。
「將畢生的積蓄,甚至連房產也被騙去做抵押,作為辦案所需的保證金。」
受害者家屬情緒哽咽,控訴遭假檢察官詐騙虛擬貨幣,損失金額超過1600萬元。行政院統計去(2023)年發生12萬4000件詐騙案,詐騙金額超過700億元,目前詐欺犯罪抓到的多以人頭帳戶、基層車手為主,詐騙集團首腦仍逍遙法外,而虛擬貨幣是新興金融工具,近年卻淪為詐騙集團洗錢工具,有受害者代表出面,指控詐騙集團架設釣魚網站,利用假交友,誘騙受害者投資假的虛擬貨幣交易所。
受害者代表說,「他就會告訴你可以借錢投資,或者是幫朋友一起投資獲利比較高,有這樣的情況,你投入的金額就會越來越多。」
民進黨立委陳歐珀指出,「從源頭遏止這個詐欺,更要斷掉我們這個詐騙集團的金流。」
尤其民眾遭詐騙虛擬貨幣,目前沒有納入犯罪被害人保護法的補償對象,台灣也還沒確立虛擬貨幣的法律定位、沒有主管機關。美國圓成基金會指出,詐騙集團採取跨國分工犯罪,檢警要追查詐騙金流,落實先追錢再追人,才能找到詐騙源頭,受害者代表指出,透過建立完善的專家證人制度,驗證洗錢跟混幣的金流,協助警方向外國的交易所申請凍結。
美國圓成基金會陳執行長說明,「(交易所)他會等著法律的扣押令提出來,那基本上法院會把根據扣押裁定,把這些錢再歸還給受害人。」
高檢署檢察官劉穎芳表示,「這個(認證)軟體確實是國際執法單位普遍使用,也是大家所能夠認同的一個軟體,那這個軟體目前是建置在我們的特偵中心裡面有一套。」
台灣目前有兩件成功凍結跨國虛擬貨幣案件,國外交易所同意返還,但台灣法院卻駁回聲請,不讓被扣押的電子錢包返回國內,受害者代表認為,凸顯台灣司法對虛擬貨幣認識不足,立委要求嚴格納管虛擬貨幣,洗刷台灣是洗錢詐騙天堂的污名。
洪詩宸/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