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強震/長期板塊推擠致地震頻繁 土耳其建築多不耐震易倒塌
徐婉寧/編譯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土敘大地震目前已造成數千人死亡,罹難人數還在上升。出現破壞力這麼大的強震,原因是土國位處的安納托利亞板塊,長期遭鄰近的阿拉伯板塊和歐亞板塊擠壓,累積壓力釋放後,造成難以想像的後果。但專家也指出,災區房屋結構並不耐震,強震一來極易倒塌,導致死傷更加慘重。
抱著小女孩走出瓦礫堆的瞬間,再堅強的救援人員,也忍不住跪在地上痛哭。一場大地震,讓數千人面臨生離死別,家園重創。
而這一場發生在土敘邊界的地震,為什麼如此致命?
土耳其本身位處全球主要地震帶。國土多數地區位在安納托利亞板塊,東南邊銜接阿拉伯板塊,北面則是歐亞板塊。
法蘭西24記者指出,「問題是這個板塊夾在另外兩個中間,它被南部的阿拉伯板塊推擠,被北部的歐亞板塊擋住。」
阿拉伯板塊每年北移約1.1公分,推擠下導致安納托利亞板塊上的兩大斷層,容易產生地震。
多年來,土國許多規模較大的地震,發生在長達一千多公里的北安納托利亞斷層。
包括1939年奪走超過3萬3千條人命、規模7.8的伊爾金崁大地震,以及1999年超過1萬7千人喪命、鄰近伊斯坦堡的伊茲密特大地震。
但是6日的地震,卻發生在東安納托利亞斷層。
美國地質調查局指出,這條斷層1970年代以來,只發生過3次規模6以上的地震,因此星期一發生的7.8地震,釋放的能量比先前多,加上震源深度淺,破壞力更強大。
除了自然因素,死傷慘重另一個主因,是土耳其南部建築,多是磚石結構,較不耐震。
雖然在1999年伊茲密特地震後,土國政府引入新的建築規範和強制地震險。但災區倒塌的建築,多是新法規施行前建造的。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地震學家希克斯指出,「如果這次地震發生在一個建築規範更嚴格的發達國家,例如像經常發生大地震的日本,也許破壞範圍會小的多。」
學者警告,未來幾星期、甚至幾個月,還會出現強烈餘震,恐怕衝擊救援和重建工作。面對無情天災,土國人民的考驗還沒結束。
李文馨/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