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濟2014年成全球首批氣候難民 今仍600餘處面臨遷村

太平洋島國深受地球暖化、海平面上升之苦。斐濟早在2014年,就出現全球第1批氣候難民遷村的案例;當局評估,目前還有600多個沿海社區有淹沒危機,其中42處情況危急。先進國家高污染排碳,卻讓太平洋島國首當其衝,吞下氣候變遷苦果。雖然去(2022)年底的氣候變遷峰會,富裕國家首次達成氣候賠償基金的共識,但對島國而言仍是緩不濟急。

南太平洋的斐濟,由300多個島嶼組成。陽光沙灘美景醉人,度假村讓遊客流連忘返。

但因為海平面快速上升,很多地方面臨了滅頂危機。第1大島維提島的托戈魯社區,海水淹沒200多位先人安葬的墓地;漲潮時,螃蟹躲到墓碑尖端避浪。

70歲老奶奶拉維娜,一輩子眼看著海岸線一路後退了55公尺,直逼家門口。她堆起廢輪胎,怎麼也不願七老八十還要搬家遷村。

拉維娜說:「有時這片地方完全都被淹沒,有時你坐在這裡看著海洋,你看得到、感覺得到海面升高了。」

斐濟90萬人口,7成住在沿海地區。當局估計有600多個社區,飽受海水倒灌、土壤鹽化衝擊;其中42個村莊情況危急,10年內必須遷走。

幸運的是,斐濟還有高原地區可以搬。2014年,第2大島的烏尼多哥洛村,率先往內陸遷村兩公里,成為全球第1批氣候難民,之後還有多個村莊也陸續搬遷。

但離開世代相傳的漁業生活,對村民是人生連根拔起的巨變。

地方政府發言人卡蘭尼瓦蘇認為,「村民靠海維生,一旦我們將他們帶離村莊,就好像切斷了他們必須對酋長履行的傳統職責。」

許多小村莊還在跟海平面拚搏,搭建臨時高腳屋,期盼政府加強海堤,保護土地。然而就算不搬遷,大海也已經不是原來熟悉的樣子。因為海水暖化,外國漁船過度撈捕,漁獲大減;還有更頻繁兇猛的熱帶氣旋,極端氣候風險倍增。

斐濟漁民指出,「以前有很多很多的魚,以前魚都很大隻,這麼大,現在就是這樣了。」

拉維娜表示,「我叫我的孫子多讀書,去追求你的目標,到國外去生活。因為海水永遠會征服一切,沒人阻擋得了海水。」

過去120年來,全球海平面已經升高了20公分;西太平洋的上升速度,又是全球平均的2、3倍。

先進國家過度排碳,導致氣候暖化,是最大禍首。衝擊卻不成比例的,由排碳污染最少的太平洋島國與南亞國家率先承擔。

地勢低窪平坦的吐瓦魯、吉里巴斯,未來30年內恐怕就會無法居住,屆時區域可能出現上百萬的氣候難民。

去年底第27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峰會,首次達成突破性協議,由富裕國家提供氣候賠償基金,給遭受氣候災害重創的開發中國家。但誰來付錢,留待下一次會談決議。

這種速度緩不濟急,吐瓦魯外長柯菲已經宣示,建立元宇宙數位版國家,複製全國每一個島嶼和地標,就算未來國家淹沒在太平洋裡,歷史文化還要永續存在。

專題|土耳其百年震殤 「鬆餅式坍塌」為何釀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