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壯圍沙丘生態園區周邊有30公頃土地,過去有辦理地景藝術季,但這幾年遊客數受疫情影響,遊客銳減。地方認為,那塊土地不應只辦藝術季後就閒置,應評估整體開發,增進土地利用價值;東北角風管處認為,當地應保持地貌,不宜太多開發,會再與地方討論盼取得開發共識。
以蘭陽溪出海的的水鳥為主題,打造裝置藝術。魚形裝置藝術,則象徵萬物生生不息。這是在壯圍旅遊服務園區周邊,由東北角風管處辦理的地景藝術季,這塊辦理藝術季的土地,面積約30公頃,卻長期閒置,活動結束也沒有妥善利用,地方爭取整體開發,增進土地利用價值。
壯圍鄉長沈清山說道,「就是我剛剛說的那塊土地,如果可以整體做一個,交給東北角去開發,不管做什麼建設,最起碼說,絕對對那個地方,它會有很大的幫助跟助益。」
這塊的土地,目前由縣府農業處管轄,過去曾討論要建設海洋大學以及高爾夫球場,但都不了了之,東北角風管處過去,曾向縣府爭取土地移撥,盼能整體開發。
由於土地臨海,海風聲不絕於耳,沙丘地形,縣府已投入部分道路建設,但東北角整體開發的方向,已有轉變。
東北角風管處企劃課長陳福隆指出。,「因為我們是打算說,可能還是比較朝目前的自然的那個狀態,不會想要去大興土木。」
東北角風管處指出,該地區沒有垃圾、廢土、荒地,農民也會利用沙地,種植花生等作物,有發展「可食地景」潛力,讓遊客觀賞地景、體驗農事和品嘗農產品,不宜大興土木,未來會持續向縣府爭取土地移撥,並與地方溝通,增加如地景藝術季這類的軟體活動,增進土地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