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水庫蓄水率僅23.2% 水利署進行人工增雨
溫正衡 / 台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由於集水區降雨偏少,國內規模最大的曾文水庫,目前蓄水率已不到2成5。為此,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局光1月就發動4次人工降雨,枯水期間,水利署除了滾動式檢討水情外,也呼籲民眾節約用水。
天空灰濛濛,南區水資源局的人員趁著難得出現的雲系,24日上午10時多在甲仙攔河堰進行人工增雨作業,期望能提升旗山溪川流量,為台南及高雄地區爭取多一點水資源。這2天寒流來襲,降雨主要集中於中北部,南部依舊沒有進帳,走進南部最大的曾文水庫,目前蓄水率已不到2成5。
民眾說:「水位蠻低的,一般洗澡用剩的水,就會沖馬桶或是拖地這樣。」、「我們可以把水先弄起來,然後聚集拿來澆花之類的。台灣南部的水越來越容易會缺少,所以我們那個省水措施要做好。」
元旦以來,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局持續配合水氣條件,光在1月就進行4次人工增雨作業,不過進水量依舊有限。從12月2日開始,台南的水情燈號調整為黃色「減壓供水」,根據觀測資料截至24日深夜,曾文水庫已低於205公尺,蓄水率23.2%。供應民生用水為主的南化水庫,水位標高已在174公尺以下,蓄水率67%。
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局副局長何達夫表示,「去年汛期,主要降雨的時間5到10月,它的平均降雨大概在4到6成。工業節水,自主節水5%,農業節水灌溉,水庫出水調控,還有一個水資源的跨區調度等等的,來穩定後續的一個台南地區公共用水需求。」
除了台南為減壓供水黃燈外,嘉義地區也亮起水情提醒的綠燈,南區水資源局除了彈性調度用水,盡可能滿足農作灌溉需求,也提醒民眾要節約用水。
陳祖傑/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