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音樂真的會改變大腦的結構,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最新研究證實,音樂訓練會改變大腦的神經網絡。不過學者指出,這份研究是研究專業的音樂訓練,和聽什麼音樂關係不大。
學音樂不一定不會變壞,但學音樂真的會改變大腦的結構。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的研究透過掃描主修聲樂、鋼琴和非音樂的95位學生大腦,證實音樂訓練會改變大腦的神經網絡。
陽明交大腦科學研究所博士學位候選人鄭吏凱指出,「因為藝術不論是聲樂或者是鋼琴,其實都透過聲音來傳達感情,我們發現就是杏仁核跟全腦的連結增加,它應該是這兩個類型,在神經學上的共同表現,這邊所提的表現其實是指說,長期學習訓練後,將內化的一些特質,例如說情感表達,在神經學上的表現呈現出來。」
研究也發現,聲樂家在腦部負責語言處理的區域,有更多神經連結,鋼琴家則是在右腦負責左手控制的區域有更多連結,顯示不同訓練會改變不同的腦部區域。而學習可以造成大腦的改變,大腦的改變也可以增進肢體上的功能。就像是現在每個人都會打字,所以現代人在控制手指的運動方面表現比過去的人更好。
陽明交大生物科技學系講座教授謝仁俊表示,「我常常看到年輕的一輩常常都是雙手打得非常的快,現在的年輕的一代來講,他們雙手的協調度都比我們以前,他們的這種控制都會好很多,各種學習其實都存在各個方面,並不是只有透過音樂才能夠學習。」
不過學者強調,研究的對象是音樂訓練,和平常被動聽音樂的腦部變化是不同的研究方向,所以沒有太大關係。這份研究在1月登上,國際腦功能的重要期刊人腦圖譜的封面。
學者表示,希望這份研究可以給未來在音樂和藝術治療更多的科學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