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納克5大經濟政策緩不濟急 英恐淪窮國致在地人出走

受新冠疫情和烏俄戰爭影響,英國通膨率超過11%,創下41年來新高。勞工難以生存,紛紛罷工抗議。蘇納克政府新年祭出5項政策要改善經濟,但專家卻認為緩不濟急,更擔憂每況愈下的生活品質,會讓英國淪為窮國,逼得在地人出走他鄉。

政治動盪,首相換不停。脫歐、新冠疫情和烏俄戰爭的後續影響,似乎現在才開始發威。英國正面臨工業革命以來最大的危機。

1月4日,英國首相蘇納克宣布,「5個承諾,我們會達成通膨率減半,振興經濟、減少債務,縮減國民健保署候診名單,通過法律阻擋搭乘小船抵英的非法移民。」

前殖民地二代移民登上政壇頂峰,印度裔首相蘇納克象徵英國百年轉變,他誓言不惜代價要救經濟。

(圖/美聯社)

時空倒轉到1980年代,同樣經濟低迷,鐵娘子柴契爾夫人上台,強硬加速經濟自由化,減少政府干預市場、拒絕工會協商,並削減社會福利。

保守黨成功扭轉慘況,但當年埋下的改革,成為今日國家的危機。

英國火車司機工會秘書長韋倫指出,「10年來的緊縮政策削弱經濟,導致成長緩慢,脫歐處理得一塌糊塗。只有政府能改變這一切,改朝換代的政府才能改變這一切。」

新冠疫情以來,運輸產業營收暴跌,管理階層向下裁員、凍漲薪資,逼得基層勞工罷工不斷。從2021年一週3罷,到現在擴大規模,跨產業癱瘓英國社會。

去年6月,英國鐵路工會罷工。(圖/美聯社)

近來最危急的是醫療產業。政府防疫政策慢半拍,把健保推向崩潰邊緣,10多年來預算沒漲多少,卻大舉削減醫護人力。如今留守的護理師心力交瘁,釀成百年來首次罷工。

1月3日,英國醫學理事會主席班菲德指出,「病人和醫護的情況很危機,光是今天就有13間健保醫院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將會演變成全國性的緊急情況。」

去年年底,英國10萬名護理師,展開106年來首次大罷工。(圖/美聯社)

英國投行統計,從去(2022)年6月罷工規模擴大以來,各界運作停擺,已導致32億英鎊的經濟損失。

英國資深媒體人希斯則認為,蘇納克政府的新政策立意好,但前有民眾迫切的需求,後有保守黨不穩定的政治局面,看不到立即效果,恐怕會被中途腰斬。

勞工馬森說:「我們當然要調漲人民的薪資,但這些錢要從哪裡來?問題就是,這會不會衍生更多問題?」

現在連有穩定工作的英國人,都可能得靠食物銀行救濟。能源費價格漲到每年數千英鎊,民眾只能流離公共場所取暖。要人民飢餓窮困,還是要政府債台高築,英國政府目前沒有答案。

原本是吸引各國人士前往的英國黃金大陸,未來恐怕連當地人都得離開母國,另謀出路。

專題|土耳其百年震殤 「鬆餅式坍塌」為何釀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