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創全國首例活體肺葉移植 父母捐贈局部救女兒

國內大愛器官捐贈者非常稀少,很多患者還等不到移植就過世。去(2022)年10月,一名依靠葉克膜的廖小妹妹,在台大醫院出動4組醫療團隊共同手術下,成功將父母的右下及左下肺葉,移植到廖小妹妹身上,成為全國首例。由於捐贈者條件嚴苛,加上醫療團隊動員人數龐大,也因此增加手術困難度,但首例成功,也為更多病患和家屬帶來希望。

該是活蹦亂跳的年紀,但在過去幾個月來,對11歲的廖小妹妹來說,卻連呼吸都很困難。

台大醫院胸腔外科主任徐紹勛指出,「事實上只依賴葉克膜還不夠,她還要不時戴著氧氣。」

去(2022)年6月中,廖小妹妹因為敗血症引發呼吸衰竭,開始使用葉克膜,期間只能在病榻上用眼神和手腳示意,但是等不到合適的大愛器官捐贈,她的狀態也越來越差,台大醫療團隊決定,為她和父母進行全國首例的活體肺葉移植手術,手術成功率僅有50%。

廖小妹妹父親說道,「能透過這個活體肺移植的手術,讓我們3個人能平安順利,把我這個瀕臨死亡的女兒,把她救活。」

捐贈者必須是兩位18歲以上、55歲以下的5等親,同時捐出肺葉,並且血型相容、體型相當,台大醫院當天動員4組醫療團隊,將爸爸的右下肺葉及媽媽的左下肺葉,分別移植到廖小妹妹的身上,歷時15小時才成功完成。

徐紹勛表示,「就好像我們肝臟器官,有分為腦死器官,捐贈跟活體器官捐贈一樣,只不過肺臟移植的活體器官捐贈,需要有兩位健康的親屬來捐贈家屬,相對跟肝臟移植、腎臟移植,只需要有一位家屬捐贈器官,困難度是多了很多。」

看著每一小步的復健路越走越穩,對廖小妹妹的父母及醫療團隊來說,就是最難忘的新年禮物。院方希望,這一次罕見的移植成功案例,能夠讓遭遇同樣困境的病友及家屬,帶來一絲曙光。

專題|土耳其百年震殤 「鬆餅式坍塌」為何釀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