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鐘獎加持後 歌仔戲有突破同溫層嗎?【獨立特派員】

2022年是歌仔戲榮耀的一年。歌仔戲的代名詞楊麗花、演員陳亞蘭、名伶唐美雲先後奪得傳藝金曲獎與金鐘獎等獎項。歌仔戲相關報導攻占各大媒體版面將近兩個月,彷彿又回到20世紀上半葉的歌仔戲盛世。然而,台灣本土發展出長達百年的表演藝術歌仔戲, 在鍍「金」後便因此突破同溫層接觸更多觀眾嗎?我們採訪的歌仔戲從業人員皆表示,要培育有專業有創意的戲曲演員,同時也要培養懂得欣賞戲曲的觀眾,缺一不可。
2022年是歌仔戲榮耀的一年,從左至右,名伶唐美雲、歌仔戲代名詞楊麗花、演員陳亞蘭、先後奪得傳藝金曲獎與金鐘獎等獎項。(圖/獨立特派員)

歌仔戲盛世

歌仔戲演員陳亞蘭在電視歌仔戲《嘉慶君遊臺灣》的精湛演出,讓她史無前例的以女性身分奪下第57屆金鐘視帝。同場,歌仔戲名伶唐美雲製做的電視歌仔戲《孟婆客棧》則奪下金鐘獎戲劇類節目創新獎。僅隔一周,歌仔戲的代名詞楊麗花拿下第33屆傳藝金曲獎戲曲表演類特別獎。

歌仔戲相關報導攻占各大媒體版面將近兩個月,榮耀非常。但仍比不上20世紀上半葉的歌仔戲盛世。

從1920年代買票看戲的商業劇場、到1950年代廣播、電影崛起,「每一個廣播電台都在放歌仔戲節目,你從街頭走到街尾,那個節目不會中斷,可見家家戶戶都在聽歌仔戲」對台灣民俗文化研究超過40年、目前擔任臺中教育大學台語文學系副教授的林茂賢回憶老一輩人說的歌仔戲榮景。

1970年代電視台普及後,本來就是戲曲世家的歌仔戲演員楊麗花躬逢其盛,俊逸風姿開啟歌仔戲另一盛世,林茂賢評論:「楊麗花是時勢造英雄。」

1980年代流行的金錢遊戲「大家樂」,民眾求神問卜,中獎了便請戲班來演戲酬神,民權歌劇團團長林金泉回憶:「那時演出接近365天,你想休息都沒辦法。」時至今日,歌仔戲誰在看呢?

廟口野台戲,又稱外台戲,仍是台灣目前常見的歌仔戲演出形式。(圖/獨立特派員)

百年廟口表演藝術-歌仔戲

記者在周間下午15點左右來到新北市湧蓮寺,廟前方空地臨時搭建戲班舞台。歌仔戲演員們手拿麥克風,配合現場樂班,在約6坪大的空間,演出《收獨角青牛》,走身段、展風姿,與色彩斑斕的舞台相呼應。

廟口演出的形式從歌仔戲發展初期便有,「大部分外台演出都以神明生日為主,酬神戲,」林金泉解釋,台灣三步一小廟,五步一大廟,早期建醮祈福是整村大事,一定會請戲班來演給神明看。

外台戲演出又叫「野台戲」,或稱「做活戲」,「活」代表整齣戲都是即興表演,林茂賢解釋:「傳統外台演出的方式,演出之前由戲先生來說故事大綱,演員上台之後就即興演出,所以你會看到歌仔戲你演的跟我演的不一樣,你今天演的跟明天演的也會不一樣,因為沒有劇本」。

在歌仔戲鼎盛時期,台下戲迷的抖內能力不輸現代,當時來看戲的都是有錢又有閒的好野人。林金泉指著戲台後方布幕:「最輝煌時期,我們幾乎可以不用布景,我們的布景就是新台幣,一整片。」民權歌劇團當家小生王蘭花手指自己的額頭:「這裡有個疤,以前人多,戲迷離舞台遠,賞金包著石頭丟到舞台就砸到我額頭」。記者問被錢砸到該哭該笑?王蘭花只笑不答。

然而,野台戲也因為太即興,品質難免打折扣。從事戲曲音樂設計的陳歆翰觀察:「外台戲常出現一種疏離現場,例如演唱到一半,旁邊有人會出來喬電風扇,或者出場前先敲敲麥克風試音,這必須是長期看戲的觀眾才能理解的寫實行為,」對於看慣視覺精緻、劇本嚴謹的Z世代觀眾而言難以接受。確實,記者在外台戲現場從下午15點觀察到晚上9點,戲迷絕大部分是銀髮族,40歲以下的觀眾屈指可數。

近年,許多外台戲的歌仔戲團,已經開始砸錢投資硬體設備提升表演品質,但礙於廟口場地小與製作成本高,水準提升幅度受限,因此,部分戲曲人走進劇場耕耘精緻歌仔戲。

臺灣歌仔戲的精緻程度已有國際水準。圖為唐美雲歌仔戲團《光華之君》一幕。(圖/獨立特派員)

不看精緻歌仔戲會落伍?

「怎麼讓觀眾知道你不看歌仔戲就落伍了,尤其你不看精緻歌仔戲,」歌仔戲名伶唐美雲老師受訪時如此說。然而她也曾是「落伍」的人。

唐美雲從小看著歌仔戲演員的父母親在外台戲演出,壓根兒對戲曲沒興趣,走上舞台只為盡孝。出道沒多久,父母便安排唐美雲前往國外演出,她看著舞台上集結台灣當時最頂尖的戲曲演員同台拚戲,被精緻歌仔戲之美衝擊且感動著,「大開眼界,我當下想如果讓我選擇,我會告訴父母,我就是要演這樣的精緻歌仔戲」。

唐美雲說到做到,回國後乖乖從基本功練起,曾在被稱為精緻歌仔戲先鋒的河洛歌子戲團擔任當家小生,後於1998年成立唐美雲歌仔戲團,一樣專門製作精緻歌仔戲。

但所謂精緻是指什麼呢?唐美雲認為「要有好的劇本、有優秀的演員、有才華的導演、好聽的音樂、好看的舞台,視覺的影像設計很重要,燈光設計也是,不是全部打亮就好,那樣無法呈現角色情緒」。也因此,唐美雲推出的許多劇場歌仔戲,製作成本破千萬元,唐美雲無奈笑說自己常被講是敗家女,「但我不希望用心製作的戲,日後看到播出,我看到某一個畫面在那邊懊悔不已,只因當初想省錢」。

電視歌仔戲《孟婆客棧》拿下2022年金鐘獎戲劇類節目創新獎,在劇本、視覺與音樂設計上皆打破傳統戲曲的刻板印象。(圖/獨立特派員)

永遠蛻變 歌仔戲

唐美雲用心製作好戲,也培養了一批死忠粉絲。記者實際到台南演出現場,發現部分觀眾都是「唐迷」。唐美雲即便已在歌仔戲站穩地位,仍活力充沛,不斷創新。

由唐美雲擔任製作的電視歌仔戲《孟婆客棧》,從劇本內容、服裝與視覺設計,再到戲曲音樂,創新幅度打破傳統戲曲的刻板印象,整齣劇有如音樂劇,一如唐美雲說「歌仔戲,無歌不成戲」。

但也因為創新幅度之大,部分人士質疑這還是歌仔戲嗎?「《孟婆客棧》所有演唱的曲調都是歌仔戲曲調,只是它的內容、演唱方式、音樂編曲不是大家原有認知,但是歌仔戲一向都在做符合當代審美的東西,」擔任《孟婆客棧》音樂設計的陳歆翰表示,這齣劇有舊瓶裝新酒的味道。

永遠蛻變是歌仔戲的特色,例如劇本過去常演忠孝節義以及浪漫愛情。時至今日,婆媳、失智、家庭、同志等內容都被歌仔戲納入劇情中,「靈異事件紅衣小女孩,我們歌仔戲也有演出,跟得上時代潮流,」林金全說。

目前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祭出「傳統藝術接班人計劃」,通過計畫補助青年人成為習藝生,進入戲曲劇團拜師學藝,盼能如同每個時代的戲曲人,虔誠地耕耘和創新,讓台灣本土發展出來的百年表演藝術歌仔戲不斷蛻變、突破同溫層,有下一個百年。

(記者 邱惠恩、鄭仲宏/採訪報導)

專題|土耳其百年震殤 「鬆餅式坍塌」為何釀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