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台灣以及國際社會的威脅日益加重,由30個國家國會成員組成的「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已經通過邀請台灣成為會員,一起透過立法串聯,合作抗衡中國;而日媒報導,日本與美國,預計在13日舉行的日美領袖會談後,將發表聯合文件,內容將強調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
國空軍透過廣播,驅離在台海周邊活動的共機,近兩天國防部又持續偵測到共機逾越海峽中線,中國對台的軍事威脅不曾中斷,有鑑於中國對我國,以及國際社會的威脅日益加重,結合友台的國際友人,更顯重要,經過跨黨派立委的努力,跨國組成的「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已經通過邀請台灣成為會員。
民進黨立委范雲指出,「這兩天我收到IPAC的來信,他們剛通過邀請台灣成為會員,也邀請我成為共同的主席團成員,這是我們過去這幾個月努力的成果,這也是台灣外交的一大突破。」
IPAC是由5大洲、30個國家、共250名國會議員組成的國際組織,目的是促進各國國會,在中國資安威脅、新疆維吾爾人權等議題,合作抗衡中國。
無黨籍立委林昶佐表示,「蠻多針對中國獨裁勢力擴張的局勢,IPAC算是在串聯各國的國會,通過立法的手段來去阻擋的重要組織,台灣在第一線當然是應該要參與。」
不只有國際組織的串聯,有日媒報導,日本與美國預計在13日舉行的日美領袖會談後,發表有關軍事防衛能力等安全保障為主的聯合文件,內容將強調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所長翁明賢分析,「戰略抗中的一個角度底下,美國就必須要聯合區域的盟國,政黨的議會聯盟,用民主的一個應對方式,來應對中國的一個全球的擴展,也是一個軟體,配合剛剛講的硬體方式(軍事合作),對於中國國力擴張的全力圍堵。」
學者分析,在戰略抗中的角度下,美國透過友好國家的國會串聯組成聯盟推動立法,再加上軍事上,結合日本等國軟硬兼施,共同圍堵中國,除了保障台海安全,也是美國全球化戰略配置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