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魚缸自動介紹魚類資料 國科會、工研院前進美CES電子展秀技術

美國最大的國際消費性電子展「CES」正在拉斯維加斯舉行。國科會率領96家跨部會科技新創團隊參與,至於工研院也推出9項來自AI、資通訊和機器人等領域的創新技術。其中一項「AI魚缸」,是民眾只要盯著魚缸中的魚,就會在顯示區出現魚類的資料,目前已經在基隆的海洋科技館使用,更獲得今年度的CES創新獎。

盯著透明魚缸看,沒過幾秒,就能獲得小魚的相關的介紹資訊。

工研院電光所組長郝晉明表示,「傳統的這樣的一個魚缸,遊客需要去找對應的資訊的看板,它其實非常不直覺,透過這個透明的顯示器,達到這個AR顯示的效果,很容易讓遊客知道對於魚的資訊方案。」

工研院推出AI魚缸,結合AR、生物辨識和視覺追蹤等技術,整合各種光線折射和景物,讓魚類的辨識準確度達98%,讓人可以更直觀的了解相對應資訊,獲得今年度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的創新獎。而相關應用,也已經在基隆海洋科技館使用。

近幾年,新冠疫情帶動無人商機,這款自主移動載具,結合5G、AIoT、AMR等技術,能在一般室內和崎嶇的的戶外道路穿梭,甚至能等過斑馬線、搭電梯。

工研院南分院副組長李坤敏指出,「從室外走到室內,它並且可以搭電梯,做跨樓層式的這樣的移動,它可以跟電梯做溝通主要是取決於一個技術叫V2X(車聯網)。」

科技業界最大盛事之一、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在拉斯維加斯登場,吸引超過150國家地區參與。台灣工研院、國科會等單位更組團前往,要展現台灣的科研量能,期待能帶來更多的國際商機。

專題|土耳其百年震殤 「鬆餅式坍塌」為何釀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