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貂養殖場受疫情衝擊 丹麥政府補助轉型

丹麥全國上千家水貂養殖場,因為新冠疫情遭到錯殺,瞬間面臨斷炊危機。在政府輔導轉型下,現在有水貂養殖場轉型成烘焙坊、農場,也有業者透過自身對釀酒的愛好,改建成啤酒廠。

空蕩蕩的水貂養殖場,主人只能無奈巡視,過去1年多以來,水貂農受到新冠疫情打擊,面臨斷炊危機。丹麥政府輔導業者轉型,讓62歲的維斯特嘉想都沒想過在這個年紀會開了一間啤酒廠,還成為一位釀酒師。

Gaardbryg啤酒廠合夥人維斯特嘉指出,「我從沒想過這樣做,我兒子和他朋友對啤酒有特別的愛好,他們即將把這裡提升到新的境界,這讓人感到很興奮,一個新的篇章。」

時間倒轉回2020年11月,因為歐洲多處水貂養殖場爆發新冠疫情,還傳出變異株傳染人類的消息,丹麥當局宣布,撲殺1700萬隻水貂;這也讓國內1千多個水貂養殖場,瞬間失去經濟來源。

專案經理米克森說道,「如果他們打算不再經營水貂養殖場,就要做些別的事。現在幾乎所有水貂養殖業者都還沒另尋出路,當然,有一大群人是乾脆退休。」

丹麥政府輔導養殖業者轉型,在200名申請者中,有60人通過政府補助,獲得總金額100萬丹麥克朗,約新台幣440萬元,來轉型成為新產業。維斯特嘉父子和好友,因為自身對啤酒的熱情,打算成立一間釀酒廠。

Gaardbryg啤酒廠合夥人傑普森提及,「春天時我們將啟動啤酒廠運作,我和馬丁負責釀啤酒,然後維斯特嘉將啤酒裝瓶,並且貼上標籤。」

仔細看著設計圖,接下來他們要購買木桶釀酒,還要架設太陽能板來節省電費;未來也計畫開闢一個空間作為酒吧,給客人當場品嚐啤酒。

傑普森表示,「這裡我們會有酒吧,然後將有空間給人品嚐啤酒,一開始我們將製作8種不同的啤酒,這樣人們可以喝到不同的啤酒。」

一場新冠疫情重創丹麥的水貂養殖生態,即使當局已經宣布,今(2023)年1月起可以再次開始養殖水貂,但不少水貂養殖者早已有了新身分,農場也已經轉型成了啤酒廠。

專題|土耳其百年震殤 「鬆餅式坍塌」為何釀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