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具草根性與國際視野 76歲卡普圖爾任美眾議員40年寫歷史
卡普圖爾說:「首先,我很榮幸能代表美國人民。」
眾議員馬爾西.卡普圖爾,勝選感受聽來像官方語言,但認識她的選民都明白,這是這位深耕地方的鄰家媽媽,最直白的肺腑之言。
1982年代表民主黨首度挑戰眾議員選舉,第1仗就拿下勝利。選上的那一刻,是否曾想過這段政治旅程一走就是40年?卡普圖爾說,日子像陀螺,她壓根兒沒空隙想這件事。
卡普圖爾表示,「每天一轉眼就過去,我們一直都在忙,只專注在我們所做的努力。」

來自藍領家庭、有著波蘭血統的卡普圖爾,13歲就在母親工作的汽車工會幫忙,小小年紀就理解人際政治學。
頂著密西根大學碩士,在麻省理工學院攻讀都市計畫博士,卡普圖爾沒有東岸菁英分子的氣息。
進入國會以來,她踩遍俄亥俄州土地,是勞工階級相當熟悉的地方政治人物,更長期為二戰老兵發聲。早年她最著名的政績,是奔走10多年,最終催生了華府的二戰紀念碑。

回想當年進入國會,同期的女議員僅有23人,如今增加到149人,但在國會議員女性占比仍只有3成。被問到國會女力是否有待努力,卡普圖爾不置可否,針對國會性別勢力消長,她其實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卡普圖爾指出,「我代表工人階級競選,我剛好是女性,不是因為我是女性才參選。我為出來競選的女性感到光榮,我們一起共事。國會不見得一定會支持我的觀點,因為我來自代表不同族群的地方,國會並不習慣我們這樣的人。」

比起性別議題,卡普圖爾更在乎國會是否注意到中西部選民的需求。她認為國會共和、民主兩黨的議員不少來自東西岸,有著白領富裕的背景,對於中西部選民的生活樣貌與需求相對陌生。
面對當地經濟蕭條與製造業出走的窘境,如何持續在國會為這些選民發聲,成了卡普圖爾的從政職志。
卡普圖爾認為,「這是我整個政治生涯的重擔。這是兩黨的問題,這些領導團體來自於東西兩岸,他們並沒有好好了解我們中西部。」

雖然是草根性議員,但卡普圖爾也關心國際事務。2019年她就公開力挺香港選民的選舉自由。而長期反俄的卡普圖爾,在俄烏開戰前就擔任國會烏克蘭決策會議的主席,她認為要正視烏克蘭戰爭帶給世人的警示。
卡普圖爾表示,「烏克蘭教會我們,是自由的敵人模樣,自由不會憑空獲得。」
已經榮登美國國會史上最資深的議員,高齡76歲的卡普圖爾有想過退休嗎?她說當然沒有,照例給選民了一段官方版本、卻絕對真心誠意的誓言。」
她說:「我希望上帝給我的時間,讓我可以為選民帶來更多福利,為那些相信我的選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