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隊、篩檢、隔離、搶物資,同樣的場景,重覆在各地上演,就算只有零星的病例,也要全城上千萬人一起禁足,接受無窮無盡的核酸檢測。
在今(2022)年3月的時候,中國上海市民吳布說道,「本來我是準備坐長途汽車走的,但是、但是只能坐火車了,我要做一個、我要等一個48小時的核酸證明(PCR陰性)才能走。」
上海原先只是分批次封控,不到48小時,馬上進入全域靜態管理,而這一封就是兩個多月。無法外出、物資短缺、患者求救無門,過去兩年被中國淡化的防疫亂象,透過上海這個國際櫥窗,攤在全世界面前。但國際輿論動搖不了北京當局的決策,封城一口氣就是65天。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10月的時候指出,「堅持動態清零不動搖,最大限度保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10月中旬,習近平在中共20大鞏固黨內權威、確立習家軍勢力,他再度宣示清零政策。只是,人民沒耐性了。
從廣州珠海群眾暴動、河南鄭州的富士康廠區衝突、到新疆烏魯木齊公寓大火,因封控阻礙逃生,奪走10條人命,防疫清零3年下來累積的民怨,一夕之間炸了開來。
白紙運動,是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後首見,儘管群眾怒火隨著中共鎮壓,沒有延燒太久,但已戳破動態清零的防疫神話。而北京當局也擔心封鎖太久、經濟崩潰,順著白紙運動逐步鬆綁,一如預期,新一波疫情爆發,龐大壓力只是換個形式、持續籠罩中國。
習近平的難題不只於此。
俄羅斯在2月入侵烏克蘭,中國極力擺出中立的姿態,但國際社會總認為它傾向俄國多一些。美國則是積極拉攏盟友、聯手抗中,角力場從政治、軍事延伸到經濟,多次祭出貿易制裁,更全面限制對中晶片和相關設備銷售。
8月,時任眾議院議長裴洛西來台訪問,更直接碰觸北京當局敏感神經。
裴洛西說道,「台灣是一個韌性之島,台灣的人民也向外界證明了,只要有希望有勇氣有決心,可以打造和平又繁榮的未來。」
總統蔡英文表示,「面對持續且刻意升高的軍事威脅,台灣不會退縮。」
中國怒斥裴洛西訪台踩踏「一個中國」紅線,並在台海周邊發起鎖台軍演,飛彈首度越過台灣上空,這是1996年台海危機以來,解放軍動作最大的一次。
習近平說:「堅決反對台獨分裂行徑、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干涉,牢牢把握兩岸關係主導權和主動權。」
美國總統拜登回應,「我們不尋求衝突,我告訴他們(中國)我們只要競爭,而非激烈衝突,所以不必有衝突。」
習近平多次強調,絕不放棄武力犯台;拜登政府則在承諾保障台灣安全的同時,小心翼翼避免緊張情勢升高。而在台海之外,中國內部仍有疫情、經濟、對外關係等急迫難題,2023年各項重大挑戰將接踵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