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堅持許久的清零政策急轉彎,確診病例急速攀升,讓醫療體系承受極大的壓力。上海1名年輕醫師匿名接受採訪,坦承目前醫院裡藥品短缺、人手不足,醫護人員就算染疫,只要是輕症,還是要抱病工作。而國外專家批評,北京當局先前把防疫重點放在核酸檢測,卻忽略了疫苗接種的普及率,政策明顯有漏洞。
中國鬆綁清零政策兩個多星期來,醫療院所發燒與確診人數激增,前線醫療人員24小時輪班,忙得不可開交。
上海一家公立醫院30歲女醫生透露,因為病人太多、藥品短缺,時常爆發醫病糾紛,讓他們十分為難。
上海醫院醫生諾拉表示,「因為大家都想配那些藥(咳嗽、止痛藥),但沒有那些藥,然後就會有些糾紛在裡面。其實既耽誤醫生工作流程的進行,又耽誤病人的診治。」
諾拉說,不只藥品不足,醫療人力也很吃緊。特別是急診室和感染科負荷量最大,染疫醫生被要求「輕傷不下火線」,得抱病繼續工作。
諾拉指出,「醫院要求就是,如果你是陽性,但是你能堅持,或你症狀很輕的話,那你還是應該繼續在崗工作的。」
醫療人員紛紛抱怨,政府沒有做好配套措施,貿然全面鬆綁,才會讓基層出現這些亂象。國際間也有不少專家批評,中國過去3年來把醫療資源集中擺在核酸檢測,忽略為老人打疫苗;然後又突然放棄清零,讓整個社會措手不及。
新加坡國立大學副教授吳木鑾博士指出,「中國拒絕施打mRNA疫苗,也沒有努力為老年人打疫苗。相反的,他們在PCR上花費了太多精力,所以很多觀察家已經指出,PCR的成本幾乎等於接種疫苗的成本,為什麼不先給老年人接種?但你可以看到,中國沒有這樣做。」
隨著染疫人數攀升,如何照顧在家隔離的輕症病患,避免自己也染疫,成了許多中國老百姓共同的焦慮。中國一位網紅在先生確診後,以個人經驗提供粉絲在家防疫的小技巧。
中國部落客劉小姐說:「我會戴上N95的口罩,然後我會戴上手套,我會把這兩個手套都戴上。戴上手套之後,我會拿這個是居家必備,這個酒精不知道已經用了多少瓶了。」
像這樣的影片在中國獲得廣大迴響,凸顯當地民眾在缺乏醫療資源保護之下,努力自求多福的現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