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人潮及人口成長 峇里島陷缺水危機梯田美景恐消失
梁雁/編譯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峇里島是全球觀光勝地,疫情前每年迎來1600多萬的國內外旅客,加上當地人口持續成長,大量用水導致小島水資源嚴重不足。不僅農民沒辦法耕作,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梯田,以及灌溉系統,也岌岌可危。
用鋤頭一下一下地鬆土,這片雜草叢生的農地原本是稻田,因為缺乏充足的水源來灌溉,農民只好試著種植其他作物,但就連耐旱的香草植物都難以存活。
峇里島農民傑達指出,「現在因為蘇巴克系統失靈,大棵的樹木存活不了,水源也減少了,我們再也無法種稻。」

峇里島是位於熱帶的火山島,水源主要來自火山湖、河川和淺層地下水。北部地區利用獨特的傳統灌溉系統蘇巴克,經由水道引水到梯田,這項灌溉技術更被聯合國列為世界遺產。
但過去幾十年,由於峇里島大規模發展觀光業,加上人口暴增和水資源管理不當,許多農民被迫用幫浦抽水灌溉,不僅糧食生產出現問題,美麗的梯田景觀和傳統文化將不復存在。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遺產中心主任景峰表示,「這是一個具有傑出全球價值的峇里文化景觀,同時是亞洲目前存在的特殊案例之一。」

自1980年到2020年,島上的人口已經增加70%,目前是430萬人左右。旅客人數成長速度更顯著,從1980年之前每年14萬旅客,到2019年疫情前已經達到620萬國際旅客,及超過1000萬人次的國內旅客。
觀光業發達,經濟快速成長,卻也換來隱憂。多數島上的居民和店家都倚靠井水或鑿地來取得乾淨的水源,但近來水源乾枯或鹹化的問題愈來愈嚴重。

文化工作者亞達納說道,「湖水應該在廟宇旁邊,一直都在旁邊,過去從沒如此遠離過,因此可以知道湖水的水位正在下降中。」
峇里島雖然有針對水源使用的相關規範,像是用水執照或課稅,卻因為沒有強制力而效果不彰。本來當地期盼疫情可以改善枯水的情況,但專家擔憂目前不斷開闢的道路和度假村,最後會摧毀蘇巴克系統以及島上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