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俄羅斯進軍烏克蘭,戰爭(2022)年初2月打到年底。10月傳出俄軍退敗,但情報指出,跨年後俄國將捲土重來。
《時代》年度人物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帶領國人對抗俄羅斯的「烏克蘭精神」,獲選《時代雜誌》年度人物,但戰火何時熄滅?
俄烏開戰造成黑海糧倉出口受阻,全球物價波動。西方聯手制裁俄羅斯,俄羅斯緊縮能源供給,歐洲首當其衝,2022年冬天比以往更加酷寒。
二、全球氣候危機

巴基斯坦2022的季風雨季規模比往年大,水患造成全國三分之一面積泡水,經濟損失高達3000億台幣,主因是氣候變遷和反聖嬰現象產生交互影響。
北半球夏季的極端高溫和旱象今年再創紀錄,歐洲和中國的江河湖泊水位快速下降。歐洲西班牙、希臘與法國南部引發野火災情,住宅區防線守不住,高山與極圈冰河岌岌可危。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報告撰寫人卡爾瓦荷估計,「到2050年之前,世界遺產所在的冰河會消失三分之一。」
三、日前首相安倍晉三遇襲

與台灣友好的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7月8日在奈良街頭助選時,遭到海上自衛隊前隊員近距離槍擊,送醫不治身亡。
四、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辭世

在位70年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在9月8日辭世,享耆壽96歲,王儲查爾斯繼位成為英國國王。
英國國王查爾斯三世說:「她(女王)的逝世受到最深切的哀悼,她對人民終身服務的承諾,我今天再次向全民許諾。」
五、南韓梨泰院推擠事故

南韓首爾梨泰院,10月29日舉行疫後第一個脫罩的萬聖節派對。10萬人湧入狹窄巷道狂歡,結果爆發推擠踩踏悲劇。
南韓警察廳長尹熙根表示,「我們承認,處理這些訊息的方式不夠充分。」
六、伊朗頭巾示威

伊朗庫德族女性艾米尼,在9月16日因為沒戴好頭巾,遭到道德警察逮捕,之後離奇死亡。學生和群眾發起燒頭巾的示威,伊朗政府高調鎮壓,處決參與民眾,仍止不住群眾怒火。
伊朗大學生強調,「抗議不是只有今天,我們將會每天都抗議。不要說這是抗議,現在起叫革命。」
七、中國白紙運動

中國民眾不滿嚴格無止盡的清零封控措施,市民、學生、勞工自發性抗議。11月24日,新疆烏魯木齊爆發隔離民眾來不及逃生,命喪火窟,白紙運動有如烽火般,在19個以上的省份點燃。
八、太空探測突破

地球之上的外太空,2022年捎來好消息。美國太空總署NASA「小行星改道測試任務」的太空船,9月26日成功撞擊小行星,未來人類可望改變威脅地球的小行星軌道。
國際合作的阿提米絲重返月球計畫,第1階段的獵戶星座號無人太空船,在11月21日成功進入月球軌道。
2021年發射的韋伯太空望遠鏡,陸續傳回高畫質星系與星球照片,為太空探測提供更多第1手影像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