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世界局勢預測 俄烏戰火促美加速全球軍事布局

展望2023年,歐美媒體都預測了世界局勢可能走向。指出烏俄衝突戰火持續,不僅可能造成各國能源和氣候政策走回頭路,也刺激美國加速全球軍事布局。中國則可能重新評估對台灣策略,但也得先克服疫情,重振國家經濟。

哪裡都是人,印度人口將在明年4月達到14億2500萬人,龐大人口紅利準備好擠下中國世界第1寶座,經濟發展潛力無窮。

曾誓言能在2020年到2035年之間達成GDP翻倍,眼下的中國卻必須先解決幾項難題。

《經濟學人》早就指出,中國如果繼續維持高強度封控,就得付出經濟代價。現在白紙運動加速解封,爆發大規模傳染,同樣讓中國疲憊不堪。但更棘手的事不只這樁。

中國疫情隨解封加劇。(圖/美聯社)

11月底,美國總統拜登曾指出,「比起依賴海外國家,像是中國,來製造晶片,晶片供應鏈將留在這裡、留在美國。」

今年10月起祭出禁令,美國高階晶片暫停出口中國,中方半導體產業慘遭打壓。而6月爛尾樓爆發後,中國房市持續低迷,多項挑戰直接威脅中國未來的經濟成長以及中共政權。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分裂國家的人,從來沒有好下場。祖國完成統一的任務一定要實現。」

矛頭一轉,針對台灣,習近平比其他領導人更加強硬。2027年武統台灣的謠言不斷,但烏俄戰爭一打,打亂了中國的腳步。

戰爭開打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曾說:「我們中方現在密切關注當前事態的最新發展。」

美國總統拜登。(圖/美聯社)

中國先觀望情勢,2023年的美國海外軍事力量,卻已經重新布局。

12月初,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表示,「芬蘭和瑞典,已經準備好加入北約聯盟。」

猶豫多年,北歐國家民意赫然轉向。美國為首的軍事聯盟不斷擴張,加深印太戰略合作,連結亞太和歐洲。要提高科技軍事能力,防範俄羅斯、也防範中國。

美國共和黨聯邦參議員葛瑞姆說:「支持蒲亭就要付出代價,我們要讓中國為他們對全世界做過的事情,付出極大的代價。」

美國眾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卡錫(Kevin McCarthy)。(圖/美聯社)

面對中俄,美國兩黨立場一致。但鏡頭轉向內政,共和黨明年將重返眾議院多數,行政、立法分裂,將讓執政的民主黨寸步難行,也影響總統拜登爭取2024年競選連任。

而多家美國媒體都推測,共和黨的第1步,恐怕會廢除眾議院氣候危機委員會。

氣候目標和能源使用產生衝突,烏俄戰爭持續影響能源價格,導致有些國家暫時回到燃煤的懷抱,有些則傳出要重返核能。

歐洲明年或許會尋求阿爾及利亞或卡達,代替東歐長期供應穩定的天然氣,也可能由政府直接出資,加速再生能源發展。

但不論是氣候或能源問題、戰爭、 經濟及軍事安全,2023年的全球局勢牽一髮動全身。

專題|土耳其百年震殤 「鬆餅式坍塌」為何釀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