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電動二輪車亂象多 納管後能改善哪些情況?
2022年11月30日,微型電動二輪車掛牌上路第一天,一大早監理站就很忙。
台北市區監理所副所長曹金煌說明,要檢測民眾的微型電動二輪車速度有沒有超過每小時25公里以上,還要看看機件是否齊全,以及車架號碼有沒有相符合。
原本牌照加上行照規費要450元,為了鼓勵舊車掛牌,到2023年底為止免費,車主只要保強制險就可以領牌。因此上路第一天就來領牌的人絡繹不絕,而大部分都是高齡者,對他們而言,騎電動二輪車方便又不用考駕照。
但走訪專賣微型電動車的車行,廠商不諱言,微型電動二輪車一出廠就違規的狀況比比皆是。
微型電動二輪車業者許財順坦言,不肖廠商用這個車款去申請,然後貼到別的車款去,就是移花接木。
有些是出廠就違規,也有些是民眾買來後,又自己找門路改裝,原本被歸納為慢車,在馬路上卻飆到六十公里的狀況層出不窮。
交通部公路總局監理組長魏武盛說明,一輛微型電動車的售價可能兩萬多到三萬多不等,但違法改裝,一次就要罰到5400元。
把慢車改成跟機車一樣高速行駛,除了可能挨罰,最大的問題是煞車、防滑設計都跟不上速度。
微型電動二輪車業者許財順解釋,微型電動二輪車的自動系統煞車系統就沒有像一般的機車那麼堅固,靈敏度沒那麼高。
業者認為,微型電動二輪車掛牌納管,有機會能解決改裝亂象。
許財順表示,當法規越來越嚴,廠商沒有辦法符合那些改進的東西,他就會收掉了。所以掛牌納管的政策,可以把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汰除掉。

當移工、學生為主要使用族群 掛牌納管遭遇哪些挑戰?
納管是為了行車安全,移工的宣導也是重要的一環,因為他們是最大宗的使用族群。因為買機車得換國際駕照或考駕照,對短期來台的移工來說太麻煩,因此選擇輕巧、門檻低的代步工具。
越南籍移工阮氏雲表示,騎微型電動二輪車的感覺有快一點,但因為自身沒辦法買摩托車,所以騎這種代步比較好。
而就算是舊車要申請牌照,還得出示來歷證明及發票,移工的車大部分都是轉了好幾手,怎麼取得證明也是問題。
阮氏雲坦言,如果現在要找來歷證明也沒辦法找了,因為當初的賣家都回去母國很久了,現在沒辦法找到他們。
微型電動二輪車掛牌,還攸關廣大學生使用族群。陳廷今年高三,從十五歲就開始騎電動自行車通勤,他的車還有個祕密裝置。
高中生陳廷說明,這個按鈕這邊有一個閃電,原本只能騎到時速25公里,按下去之後,就可以騎到時速25公里以上。
多了閃電模式,車速可以快到四、五十,學生不用考駕照就可以騎上路,跌倒、摔車的經驗,同學都有過。

現階段仍不需考照 如何提升用路安全?
雖然說考過機車駕照,不見得是安全駕駛的保證,但微型電動二輪車要上路,學者認為還是得有清楚的安全駕駛指引。
逢甲大學智慧運輸與物流創新中心副主任鍾慧諭表示,今天要把微型電動二輪車納管,就應該告訴民眾,主管機關要怎麼管理,駕駛該有的行為規範是什麼,要有一個清楚的指引。
交通部公路總局務局長張舜清認為,因為沒有經過考照的程序,民眾可能會對一些交通規則不太理解,所以也在規劃一連串的宣導。
微型電動二輪車掛牌上路,44萬車輛納管,朝著安全行駛更進一步,但如何落實移工、青少年及長輩的安全騎乘教育,更是刻不容緩。
(※林珍汝 賴振元/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