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解封後,歡喜迎接滑雪季,卻碰上能源危機,加上氣候暖化,讓人造雪需求大增。業者估計電費恐怕要翻一倍,只能漲價因應。但在高通膨影響下,消費者滑雪度假的成本連帶也上漲兩、三成,許多人感嘆越來越負擔不起。
奧地利中部的基茨比厄爾,是當地頂級滑雪度假區。入冬以來,場上數百個人造雪機賣力噴灑,趁著還負擔得起,加緊確保所有坡道都能覆蓋紮實豐厚的雪。
因為好幾份價格低廉的舊能源合約,今(2022)年底就會到期,新合約至少要漲價一倍,屆時整體營運成本都會大增。
奧地利滑雪業者邦德納指出,「我們預期本季能源成本,至少至少會漲成兩倍。我們別無選擇,只能轉嫁消費者。對我們而言,這是數百萬歐元的成本。」

當地10月份通膨已經到達11%的兩位數字,業者因應電費壓力,縮短營運時間,每天減少纜車運行兩小時,盡量節能;當然還得調漲門票與園區消費,不可避免將會衝擊來客數量。
還想維持冬季滑雪度假傳統的民眾,有人選擇更便宜的去處,有人改採登山滑雪,也就是踏著雪板徒步上山,而不搭乘纜車的方式來省荷包;用餐選擇從簡,全方位精打細算。
在地滑雪度假客伯納特表示,「現在一週只上餐廳吃一次炸肉排,不像以前一個禮拜能吃兩次。現在什麼東西都漲價兩、三成,再漲個兩、三成,我們就負擔不起滑雪了,屆時我們將被迫放棄這項嗜好。」

奧地利因為有阿爾卑斯高山地形,滑雪成為重要觀光資產。疫情之前,觀光業每年賺進的300億歐元中,有16億來自冬季旅遊。
如今這項天然資源面臨地球暖化的強大壓力,年平均積雪時間比60年前少了40天,而且還在持續惡化,人造雪又因為能源價格暴漲而負擔加劇。
經濟學家分析,如果阿爾卑斯山冬季旅遊,進一步受到氣候變遷衝擊,將導致上百億歐元的經濟損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