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手稿二戰遭納粹掠奪 捷克博物館收藏逾80年將歸還繼承人

由捷克一座博物館,收藏80多年的貝多芬弦樂四重奏手稿,即將交還給原先收藏的家族。這份手稿在二戰時期,遭到納粹非法掠奪,是當年博物館專家冒著生命危險保留的成果。

節奏稍快地流動,不同聲部相互交錯,優美動聽的旋律,讓人彷彿置身古代歐洲宮廷舞會。

這是貝多芬降B大調第13號弦樂四重奏的第四樂章,聽眾絕對不會感到陌生。但位於捷克布爾諾的摩拉維亞博物館,連續5天演奏這部樂曲,因為館藏超過80年的第四樂章手稿,即將物歸原主。

摩拉維亞博物館館長西蒙娜.辛德拉洛娃說明,「這份手稿本身,有著令人著迷的收藏故事。它從維也納的收藏家手中,輾轉到派契克家族,也就是這次要歸還的對象。而這是基於《歸還法》,要返還納粹大屠殺時期不正義佔有的物品。這整個故事反映了中歐過去200年的歷史。」

貝多芬晚年所創作的弦樂四重奏,被認為是古典音樂史上最偉大的弦樂四重奏作品之一。由俄國的加利辛王子委託,貝多芬在1825到1826年期間,創作了6部弦樂四重奏,並於維也納首演。

根據專家的說法,這幾部作品至少有1800多頁草稿,而目前所知有300多頁各自分散在捷克、法國、德國、波蘭和美國,由當地的博物館或圖書館所收藏。

至於派契克家族是如何取得第四樂章手稿,過程不得而知。只知道家族在二戰期間,曾試圖用郵件往國外轉移手稿,卻被佔領捷克的納粹中途攔截。

西蒙娜.辛德拉洛娃表示,「摩拉維亞帝國博物館的一位專家,被找來鑑定手稿真偽。他第一時間就認出是真跡,但為了自占領者手中保護原稿,他和其他人一起謊稱是贗品。雖然得冒著性命危險,他們還是宣稱稿件辨認不清,就算手稿確實是真的。因此才得以由摩拉維亞博物館,將其保留到現在。」

事實上,當時的派契克家族曾試圖奪回這些手稿,卻苦於戰後歐洲分裂及冷戰鐵幕的阻擋,最後無功而返。直到今(2022)年8月,博物館簽下移交協議,才確定能轉移給派契克家族的繼承人。

而貝多芬手稿也只是少數物歸原主成功的案例。二戰時,多數家族的生意和財產都被納粹充公,緊接著戰後被共產黨列為國有資產。

雖然2009年,美國和其他46個國家簽署了《特雷辛宣言》,要把被納粹掠奪或被迫轉賣的私人財產,還給猶太人或原主。但宣言沒有約束力,讓財產返還的目標難以達成。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