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技術攸關國安,而受到俄烏戰爭影響,歐盟和美國為了防止高科技產業流入中俄等國,在貿易與科技會議部長級會談中逐漸達成共識。但歐盟認為,拜登政府沿襲川普的美國優先政策,可能會有歧視歐洲企業的疑慮,因此要如何落實雙方共識還有待研商。
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表示,「重要的是我們要在新科技議題上取得進展,特別是半導體方面。」
受到俄烏戰爭的影響,歐美更加關注中俄兩國透過貿易與投資,取得西方先進科技的問題。對美國而言,阻絕中國在高科技產業的進展,以免挑戰美國的主導地位是最高優先。而在歐盟看來,阻止俄羅斯取得更高的半導體技術,延緩甚至阻止俄軍研發製造高科技武器,是重點中的重點。
歐盟執委會執行副主席薇絲塔格表示,「我們在半導體方面有了相當的共識,包括如何防範缺貨,如何監控(產品流向)與計算,同時也包括程序的透明度與補貼問題。」
儘管比美國慢了好幾拍,歐盟也開始減少高科技產業對中國的依賴,包括屬於原材料的稀土礦產以及5G通訊的基礎建設。在上週的美歐中國問題對話中,雙方也談到中國壓迫人權以及對台灣的軍事挑釁與經貿恐嚇。
不過在實際的作為上,歐盟的積極程度遠遠落後美國。就在美國持續設法切斷中國獲取高科技,特別是半導體技術的同時,包括歐洲理事會主席米契爾及德國總理蕭茲先後訪問北京,蕭茲還帶著大批德國企業界高層同行。法國總統馬克宏也預計在明年訪問中國。
另外,包括半導體與電動車產業,歐盟對美國阻絕技術輸出到中國,配合補貼政策讓企業根留美國的做法表示不滿,認為對歐洲企業形成不公平待遇。大西洋兩岸要如何採取同一步調,還有待進一步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