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街頭的電線桿、牆壁、或是路標,三不五時會出現這位黑色短髮大圓臉、外號「菲比紐約」的小女孩。
她是藝術家麗比舒艾特利用撿來的物品,如老照片、過期的書刊雜誌、二手衣、甚至是唱片封面,所拼湊創造出來的角色。一開始舒艾特透過菲比紐約講述墜入愛河、在城市街頭閒晃、以及心碎的故事,又在無意中演進為各種心靈雞湯短文,撫慰紐約客孤獨的心情。

紐約街頭藝術家舒艾特表示,「很多時候這些並非是我有意為之的,我只是把所有東西剪碎拼湊起來。就有些像是蛋糕一樣,一開始我只是把材料放在一起,事情就發生了。但這是經過反覆試驗,你知道的,我必須找到這些詞,然後精確的組合起來,不是我把字放在一起就成了。我把東西四處移動、嘗試不同的詞,因為對我來說,用字遣詞就是一切。在我看來她,嗯,她本身有點像是個哲學家。」
20年下來,舒艾特的作品不只出現在紐約街頭,西岸的洛杉磯、英國倫敦、德國柏林、澳洲雪梨、以及西班牙巴塞隆納等地也都有,被市場人士列為繼英國塗鴉大師班克西之後,十大最受矚目的街頭藝術新秀之一。
菲比紐約的IG目前有3萬5000人追蹤,旗下網站所販售的印刷品,每件定價落在100到150美元之間。

而作品拍賣動輒超過百萬美元,3年前巨幅的嘲諷政治之作《下放國會》,甚至創下相當於新台幣3億3400萬元天價的班克西,歷年來的知名作品,11月底開始以多媒體的方式,在義大利佛羅倫斯的聖史特凡諾教堂展出。這座廢棄聖堂的大殿、石牆、地板,都成了班克西的展示畫布。

跨媒體集團製作經理凡拉納指出,「我們所處的這座教堂是1100年代的,是佛羅倫斯最古老的教堂之一。地點本身對我們所進行的投影(展覽)就有附加價值,我們可投影(範圍)有將近3000平方公尺,教堂本身的大小允許我們這麼做,高度將近有20公尺高。這個所謂的沉浸式作品,有超過200件影像與重製,再加上策展者所剪輯而成的整段數位作品。」
過去也曾辦過莫內、馬格利特、梵谷等藝術大師多媒體展的這家公司,在班克西展當中則是設計了一個「來做班克西」的環節,讓參觀者透過大型電腦互動螢幕,揮灑創造自己的塗鴉。而戴上虛擬實境的眼罩,又可以讓人進入40台高解像度的投影機,所創造出來的360度班克西影像世界,許多被毀壞、刪除、再也見不到的作品,全部精彩重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