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立法加強與台灣演練海上搜救 陸委會:兩岸已有協議
黃子杰 張梓嘉 朱鳳治 吳其昌/綜合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海軍兩艘運補艇近日執行金門離島運補任務,返航時,其中一艘疑似因海象不佳,最後沉沒,船上5名官兵平安獲救;而中國福建省當天通過一項條例,內容要加強和台灣的海上搜救機構的交流與協作。陸委會對此回應,兩岸已經有相關協議,不過陸方從2016年起,單方面因為政治因素停止辦理。
海軍運補艇負責物資裝備運送,戰時階段,還能裝下2輛悍馬車,執行登陸搶灘,但照片上這艘編號1326的運補艇,卻驚傳在金門外海沉沒,海軍艦隊指揮部表示,151艦隊登陸艇大隊编號2239及1326運補艇,24日執行金門離島運補任務,完成卸載返航時,疑似碰上大浪,導致艙間進水,官兵緊急排水應處,運補艇仍持續進水,艇上5名官兵只能棄船,趕緊登上另一艘獲救。
海軍艦隊指揮部政戰主任馮國維指出,「經艇上官兵發現後,即實施緊急排水應變處置,惟因進水量過大,17、18時,1326艇於料羅灣8浬處沉沒,艇上5名官兵均安,海軍艦隊指揮部進一步表示,該艇經官兵緊急狀況處置得宜,人員均無損傷。」
同一天,中國福建省釋出對台新政策,訂定《福建省海上搜尋救助條例》,加強與台灣地區海上搜救機構的交流與協作,時機敏感,是對台遞出橄欖枝,還是統戰手法,引發關注。陸委會指出,兩岸已有兩岸海運協議,從2016年起,陸方單方面因政治因素,停止辦理海上搜救演練。
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說道,「我們強調海上人命救助,是人道援助與普世價值,雙方可落實兩岸已簽署的,相關協議的基礎上,透過合作,共同確保海上航行的人身財產安全。」
學者示警,台灣是海島國家,必須跟周邊國家演練海上救助,但避免落入中國內海化的圈套,陸委會回應,還要再進一步了解。
國防安全研究院助理研究員許智翔表示,「怎麼試著說去同時顧到我們這邊的主權,那再加上說,可以在這種,實質的這種信心建立,以及聯合搜救機制上面,可以想盡辦法再有一些合作。不論是中國或周邊國家,這個其實是我們現在也需要考量到然後試著去推進。」
這事也引起府方高度關注,總統府指出,國防部長邱國正第一時間已報告總統蔡英文,專案小組初判是海象狀況不佳,後續還要再詳細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