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幹半島野生「猞猁」瀕臨滅絕 僅剩不到40隻
曾惠敏/編譯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巴爾幹半島有一種俗稱「大山貓」的野生動物,叫做猞猁,您可能曾經在生態影片中看過牠們耳朵尖尖的模樣。巴爾幹猞猁因為棲地消失以及盜獵問題嚴重,數量正在快速減少,在阿爾巴尼亞目前剩下不到10隻,生物學家不排除從其他地方引進猞猁幫助繁殖。
保育專家最近驅車來到阿爾巴尼亞東南部這處國家公園,在樹林間裝置自動攝影機,希望再次捕捉俗稱大山貓的猞猁行蹤。
生物學家內齋表示,「正是在這個地區,大約1年前我們第1次在普雷斯帕國家公園看到了巴爾幹猞猁,我們希望用狩獵相機再次做到這一點。如果我們今年幸運的話,能夠捕捉到另一隻。」
巴爾幹猞猁是體型高大的貓科動物,黃棕色毛皮有深色斑點,三角形的耳朵上多了一搓黑色聳立的簇毛,像是長了角一般,外型十分奇特,主要分布在阿爾巴尼亞、科索沃和北馬其頓。然而由於人類開發導致棲地消失,加上違法盜獵嚴重,當地人稱為「巴爾幹之虎」的猞猁數量剩下不到40隻,其中在阿爾巴尼亞,數量更從1980年代的200多隻到現在只剩個位數。
森林工程師篩提指出,「巴爾幹猞猁主要面臨的威脅包括盜獵、失去獵物、棲地退化和持續的森林砍伐。」
阿爾巴尼亞早在2014年便禁止盜獵猞猁,如果被抓到違法盜獵動物進行交易,最高可處7年徒刑。不過在過去14年間,平均每年都有1隻猞猁被獵殺,最近的一次發生在2020年,動保團體發現牠的毛皮就在當地一處酒吧展示,憤而對酒吧提告,但最後因為缺乏證據遭到駁回。動保團體不死心,目前正在向檢方申訴,希望重啟調查。而數量愈來愈少的巴爾幹猞猁變得非常孤立,遺傳多樣性也減少,對牠們的健康和繁殖十分不利。動保團體不排除引進其他地區的猞猁來協助復育與繁衍,避免這種獨特的動物走向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