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北方森林淨土不再 面臨採礦、暖化、蟲害威脅

如果從北極圈高空鳥瞰地球,會發現在北緯50度到70度之間,有一圈環狀的寒帶針葉林,從北歐、俄羅斯,跨海綿延到加拿大與美國阿拉斯加,像是一頂綠色皇冠,被稱作北方森林。它的吸碳淨化功能,不亞於亞馬遜雨林,但也同樣面臨生態破壞風險。加拿大境內的北方森林,就面臨著油礦業開採,以及野火、暖化、蟲害夾擊,天然碳儲存寶庫備受威脅。

加拿大亞伯達省的北方森林中心地帶,原住民社區麥凱堡一望無際的針葉林,早已推平,光禿禿的地上挖出巨大黑洞水池,開採油砂,沿著阿薩巴斯卡河,形成一條長達60多公里的礦區。

周邊產業道路,每天數百輛大卡車呼嘯而過.空氣中長期瀰漫著汽油味,硫與氮氧化物的煙灰落塵,覆蓋了植物、果實、與冬天的冰雪。為了不讓每年抵達當地的數百萬隻候鳥落腳,開採區樹起稻草人,整天對空鳴放著刺耳的空氣喇叭。

麥凱堡梅蒂斯原住民長者拉蔻德指出,「我們的阿薩巴斯卡河,已經不能使用它了。因為污染嚴重,河裡有焦油,我們不能再像多年前那樣游泳了。當年我們會游泳、我們撒網捕魚,什麼都可以,現在不行了。」

麥凱堡第一民族原住民吉恩說:「(當石油產業繁榮),我失去豐裕生活。他們完全接管我們的土地、水源,讓我們無法接觸野生動物、我們的藥用植物,與我們賴以維持文化的一切。」

加拿大是世界第4大石油生產國,擁有全球10%的原油蘊藏,幾乎全都是以油砂型態,存在於亞伯達省的寒帶針葉林地區,開採總面積達4800平方公里,每天產量超過500萬桶。

麥凱堡只是整個工業園區中的一小站,能源業者用豐厚的補貼,跟原住民社區達成開礦協議,承諾創造就業機會,開採過後會修復土地,利益糾結讓環保人士的反對意見很難找到施力點。

麥凱堡梅蒂斯原住民頭目昆塔爾表示,「如果他們明天關閉油砂,我們的社區就會捱餓。石油開發已給我們能力,做到以前不可能的事。」

地方經濟發展與旅遊部門官員衛德里奇說:「隨著礦區擴大,部分的礦區也回收重整,回復到它原來自然的樣子,這種作法已經證明是永續的。」

油砂礦區推平的寒帶針葉林,是維護地球呼吸重要的淨化機制。從加拿大高緯度地區,跨海延伸到北歐與俄羅斯西伯利亞,有如一圈綠色的皇冠,被稱為北方森林。12億公頃總面積,吸收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比熱帶雨林加總多一倍,還能淨化水質。

不過這個珍貴資產,正受到地球升溫、永凍土融化、蟲害加劇,以及更頻繁的野火威脅,比人為開發破壞更大。

加拿大自然資源研究科學家培爾形容,「就像炸彈爆炸過後一樣,這些樹全都死了。這是極具殺傷力的害蟲,(鐵杉尺蠖)它會吃掉所有針葉,甚至吃掉綠葉樹的葉子。隨著冬季變暖,我們會更頻繁看到這種蟲害。」

加拿大自然資源研究科學家波蘭格指出,「野火發生得更頻繁、更猛烈,比一般野火季更早開始、更晚結束。」

野火原本是森林生態自我調適的一種方法,能為土壤增添養分,釋出更多頂端空間讓陽光照射到地面,促進新生。不過極端氣候造成落雷增加,野火的頻率跟強度早已經超出負荷,暖化也促使北方森林開始向北極苔原區域延伸,南端邊界不斷退縮,總面積持續縮減。

加拿大的北方森林是85種哺乳動物、130種魚類和300種鳥類的家園,生態圈繁複。樹皮落葉覆蓋的幽暗土壤中,微生物與苔癬菌菇不斷工作,形成龐大的碳匯。

但暖化造成全方位衝擊,樹木生長趨緩,消除二氧化碳的機能就降低,珍貴的碳儲存只要減少幾個百分點,都代表大量的溫室氣體釋出,形成惡性循環。科學家呼籲推動全球性的保護機制,仔細監測,法規保護,更積極捍衛這片自然寶藏。

專題|土耳其百年震殤 「鬆餅式坍塌」為何釀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