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列印機快速的在機台上移動,慢慢地,一條牛排肉逐漸成形。不過,這牛排可不只是模型而已,而是真的能夠用來烹調、當成美食享用的人造肉。這是以色列一家新創公司Redefine Meat研發出的機械,能利用植物性原料,製造出高蛋白且不含膽固醇的牛排肉。
Redefine Meat研發團隊負責人哈列維說明,「我們在這裡研究肉類,動物肉類,我們研究肉品的質地、咀嚼性、嫩度、多汁性,以及讓人吃到肉類的感官體驗特性。然後我們就了解了,要如何在我們生產的肉類中去模仿。」
為了打造出跟真正肉類同樣外型跟口感,這款機器利用大豆、豌豆蛋白、雞豆、紅菜頭、營養酵母跟椰子脂,來模仿肉品的紋路、脂肪跟血液等成分。只要在觸控螢幕上操作,讓肉品生產業者選擇肉品的嫩度、花紋跟脂肪量後,就能打造出不同口感的牛排。一旦設置完成,列印機約15到20分鐘後,就能完整製造出一份長條狀的牛排肉。
Redefine Meat執行長施特黎特表示,「在過去的兩年,我們一直在深入了解肉類,確定了一些可以從植物中重建,並且有跟動物肉組織完全相同的成分。為客戶提供在結合特色後所製造出的肉品,讓客戶能體驗到像是真實來自動物的優質牛排、優質肉塊的感覺,卻不需真的用到動物。」
目前,這家新創公司,已經能在不使用動物肉的情況下,生產出植物性菲力牛排肉跟沙朗牛排肉,並且跟高級餐廳合作後,肉品品質也獲得大廚們的認同。現在,這家公司一共擁有8台這種超大型機器,每一台一天都能生產好幾噸肉,
施特黎特指出,「我們現今生產的這一系列產品,這不僅是能製造一塊牛排,這也不僅是一台列印機。我們在以色列和荷蘭都有工廠,每天的產量已經超過幾噸。在這一年裡,我們正在提高機器產能,以達到每天總生產量能超過15噸。」
這樣生產的3D列印人造肉,在以色列、英國、荷蘭和德國等國家,將近1000家餐廳都有銷售,平均一公斤售價約41歐元,相當於台幣1350元。到2022年底前,銷售點會陸續拓展到義大利、希臘、瑞典等國家,藉此搶攻歐洲的人造肉市場。
業者認為,植物肉消費將會是未來拚碳中和的重要產業之一。儘管在物價頻頻飆漲下,不少人偏好食用便宜的傳統肉類,但植物肉產業仍會與傳統肉類產業並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