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店街裡的傳統市場,不斷有消費者來來去去,還有人停下腳步,跟朋友討論商品售價。物價持續上漲,加上日圓貶值影響,從進入11月開始,日本就有超過800項飲料、食品漲價。
而日圓貶值讓國產商品貴了,進口的食品卻也便宜不少。像是阿根廷進口紅蝦,16尾要價1000日圓、約台幣220元。
日本上班族藁品由里表示,「因為薪水沒有漲,生活支出漸漸越來越困難。一方面也因為我喜歡喝酒,酒類也從10月份開始漲價了,所以有考慮要減少喝酒了。」
日本退休族池戶健太郎說:「因為日圓貶值,所以進口物品變得比較便宜,企業可以讓他們的產品變得更便宜,這一部分是我希望能看到的。」
儘管漲價的商品數量833項,不如10月的6699項多,但仍加重了家庭經濟負擔,一個2口家庭的支出,一年至少增加3萬6000日圓、約台幣8000元。
對此,日本政府曾在10月底,提出一連串經濟補助計畫。包括從明(2023)年1月到9月,讓家庭用電電費減少20%,還有針對育兒家庭發放優惠券,跟補貼汽油加油費用等,約71兆6000億日圓,相當於台幣15兆8000億。但因為緩不濟急,就有民眾期望能將消費稅降低。
日本上班族佐藤孝認為,「如果能降回到消費稅3%,雖然不太可能這麼回溯,但我想至少可以回到8%的時候。理想的消費稅率是5%,如果能降回到5%,一定能看到GDP有增長。」
日媒報導,根據民間信用調查公司「帝國資料調查公司」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已經調漲、預定調漲,跟二度漲價的商品,多達2萬743個品項。這還不包括明年預計要漲價的2000多項商品,顯示通膨率已經超過日本政府原定的2%長期目標。
日金融機構職員安川淳表示,「我認為政府的政策當然必須要去執行,但這問題並非僅靠日本就能解決,所以必須請求其他國家的合作,來穩定局勢跟這地區的匯率。」
截至9月為止,目前日本的通膨率,是過去將近31年來最高的比率。根據NLI「日生基礎研究所」經濟學家齊藤太郎的報告顯示,預估日本得花更多時間,透過調漲薪水跟服務價格,才能讓通膨情況穩定下來。在此之前,預計到明年的2月到3月之間,依舊會有商品持續調漲售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