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蔡英文說:「我們將在雙語國家及數位領域上,培養更多的本土人才和菁英。」
總統蔡英文一聲令下,推動2030雙語國家政策,全台灣公立國中小學總動員,紛紛轉型為雙語學校。
同學跟老師相當有默契地用英文打招呼暖身。這堂是國小二年級的生活雙語課。雙語課顧名思義,就是在課堂中使用中文跟英文兩種語言,如果課程內容簡單,學生英文程度也不錯,那麼英文使用比例可以逐步拉高,甚至到全英文授課,但是無論如何,雙語課都不禁止學生講中文、也不考英文,同時還有中師從旁協助。
台師大教育學系教授林子斌表示,「雙語課重溝通,英語重學力,其實我們環境的提供,就是讓學生先習慣,習慣就成自然,自然之後他才會開口,跟你用這兩種語言溝通。」
高雄大華國小校長莊明廣說道,「包括國語、數學、還有社會、自然跟藝能科、體育、健體,這些課程裡面,老師能夠用英語去授課。」
公立學校設立雙語課用意良好,但面臨的第一個嚴峻挑戰是師資。因為目前全台國中小學總共有3,360間,但是外師人數只有477名,而正在師範體系攻讀雙語師資學位的學生也只有1,652名,如果一間學校要配有一位雙語老師,根本供不應求,因此只能寄望在職老師升級。
吳沙國中自然科雙語老師林彥辰表示,「在去年剛回到宜蘭的時候,第一節課就被告知說,我必需要用英文上課,我當然是非常的訝異。」
不過像生物課這種專科用雙語教學,難道不會拖累課程進度,進而影響孩子的學習與成績嗎?
吳沙國中生物雙語老師葉雅菁說:「我用(英文)的比例不算多,我也沒要求他們一定要用英文回答。」
吳沙國中英語老師陳欣怡指出,「我們希望我們的雙語課,其實是讓他很自然而然,就是語言是流動的,你準備好了那你就講,所以當小朋友他講不出來的時候,老師也不會說,來,你再唸一次,跟著我唸一次,或者拿著visible,一直唸visible。」
台師大教育學系教授林子斌提及,「一定要把握一個原則,就是學科專業為主,雙語是加分,如果台下的學生,聽不懂老師講的英文,那這節課的教學效果絕對是零。」
目前教育部並沒有強制所有公立中小學都必須執行雙語課,但是地方縣市首長為了拿出漂亮的政治成績單,往往設立難以達成的目標,導致揠苗助長的情況。
台師大教育學系教授林子斌表示,「很多地方局處他就會說,我到什麼時候,哪些學校要變成雙語學校,他也不管這些學校準備好了沒有,他要的是雙語學校的數字,那這就是把KPI當作最終目的,而不是手段喔。」
高雄大華國小校長莊明廣說道,「孩子他敢說、敢表達,哪怕錯了好幾次,他願意,他熱忱的想接觸,錯了這次他會再去聽別人怎麼做,這樣的(學習)動機態度,跟這樣子的一個環境氛圍的營造,其實這是很難從KPI去呈現出來的。」
KPI績效數字如果是當作目標,而非手段的時候,學校很容易在報告中作假,雙語課淪為打假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