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2年前把600百件珍貴資料捐給台師大,校方成立高行健資料中心,經過整理首次公開展覽他在中國時期, 《靈山》寫作素材的手稿。
以 《靈山》拿下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2012年起擔任臺灣師範大學講座教授,2年前,他把600件珍貴資料捐贈給學校圖書館,校方為此成立「高行健資料中心」,經過整理與典藏,首次公開展覽他在中國時期, 《靈山》寫作素材的手稿。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表示,「臺灣現今已成了我的故鄉,師大也是我的大學。這不僅是我的榮耀,也無比親切。」
82歲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在法國以視訊錄影,為自己的手稿文獻展致詞。回想80年代為寫作 《靈山》,隨手帶上之前在中國各地遊歷的田野紀錄去法國,沒想到天安門事件爆發,就此定居法國,這些手稿成為往後30餘年生涯,僅存的中國時期手稿物件。
台師大高行健資料中心總監林淑真指出,「後來都是因為有打字啦、或用電腦的東西,就是再要有老師的這樣子的一些手稿,這個的真跡,我們覺得這個已經是全部都在這裡。」
《靈山》寫作素材的手稿,台師大高行健資料中心以無酸處理保存,團隊更進一步解讀,並摘要高行健手寫的繁體字,並且全面數位化,以利日後研究。而這次一併展出的,還有高行健為戲劇創作的威尼斯狂歡節面具,以及2020到2022年間的畫作。
林淑真表示,「這10幅畫我也覺得是以後,不管美術史或是任何的史學家,他們要來做研究的時候,就會從那個畫絕對可以展示他的心境,展示他所有的一些的事情。」
台師大表示,高行健3年前罹癌後,又碰上疫情,不太和外人接觸,卻仍心繫新一輪文藝復興,而此次展覽,展現高行健在哲學、思想和藝術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