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捐精法擬僅授權合法結婚夫妻 不利單身與LGBTQ族群惹議

受到晚婚影響,日本治療不孕症的夫妻越來越多。日本打算修改捐贈精子跟卵子的法條,但依舊只會授權給合法結婚的夫妻,意味單身或是同性伴侶無法養兒育女,也引發質疑。

一邊吃飯,一邊餵小孩用餐,長村智子跟她的同性伴侶茂田麻美子,開心地逗弄小孩。這個得之不易的小孩即將滿一歲,是長村智子藉著熟人捐贈的精子,讓自己懷孕後生下來的。

但現在卻傳出,日本政府要在近期修法捐贈精子的相關法律,規定只會授權給合法結婚的夫妻接受捐贈,讓她無法接受。

長村智子認為,「女性想養育小孩的心情跟權利,我覺得會因為修法遭到剝奪。不論是同性伴侶還是單身女性,感覺法律奪走了身為一位女性能懷孕的可能性。」

今年39歲的長村小姐,一直都夢想當個媽媽,養育小孩,但因為日本法律不認可同性伴侶結婚,讓她們一度想到海外精子庫,徵求捐精生子。直到一名男性朋友表示願意捐精,才在私人醫院協助下,完成生育小孩的人生大事。

過去幾十年來,日本的匿名精子捐贈問題,一直遊走在法律的灰色地帶,沒有法條明確禁止。然而一旦新的修法法案通過,未來將可能造成各家醫院擔心違法,不願再協助單身或同性伴侶做人工授精的手術,過去曾在這種情形下出生的小孩,也可能遭到外界汙名化,認為是以非法方式出生的小孩。

日本慶應大學,是日本第1家進行人工授精的醫療機構。醫學部教授田中守認為,一旦修法限制LGBTQ族群跟單身女性,不能以捐精方式懷孕,就可能求助地下醫療機構,出現更糟的情況。

田中守指出,「當LGBTQ族群,這些無法合法接婚的人,或單身女性想要生育小孩時,使用捐贈精子進行治療並懷孕,是目前唯一的辦法。一旦新法規定將這些人排除在外,我們也擔心她們將轉為檯面下偷偷處理。」

而在另一個國家,歐洲國家愛爾蘭,卻是在6月通過了一項領養相關法案,第1次允許被收養的兒童,能獲取出生證明等早年的孩童生活紀錄。

今年74歲的艾倫比格,在孩童時期被養父母收養,定居在愛爾蘭首都都柏林。成年後,他長年定居美國。當這條新法通過後,他馬上申請探詢被收養前的經歷。

艾倫比格表示,「關於他們,我想知道的是,我是如何出現在那個家門口的?那又涉及到什麼途徑?顯示出,抱歉可能沒有更好的用詞,就是顯示從貝爾法斯特到都柏林的監管(運送)鏈。」

愛爾蘭過去因為把未婚女性懷孕視為禁忌,會將這些未婚女子秘密送到天主教母嬰之家,一旦小孩出生,會強制分離母親跟孩子,讓小孩被領養。

但在2021年年初,當局公開一份長達5年的調查報告,爆出國內許多天主教的母嬰之家收容所,曾在1922至1998年間,有數萬名未婚媽媽與嬰兒受到虐待,還有多達9000名嬰兒因此在院內死亡。因此在今(2022)年6月通過領養的相關新法,合法公開小孩被領養前的相關紀錄。

愛爾蘭收養局執行長派翠西亞佳莉說:「國家有一系列的補救和回應,我認為(新法)有22項要點,是源自於對母嬰調查委員會的回應。我認為這項立法表明,您有權獲得有關您的訊息,國家正在向一些人開放這些記錄,這可能為時已晚,但我認為還是及時的。」

預計這項新法影響人數將達到10萬,不只被收養的人,包括孩童的親生父母跟近親,都能以此來追蹤過世兒童,或過世至親的訊息。

專題|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