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大漲各國貨幣貶 出口未受惠加重衰退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接二連三的調升利率,理由是為了遏制通貨膨脹,但穩定物價的效果還沒看見,美元匯率大漲導致其他國家貨幣貶值,作用卻是立即而明顯。儘管理論上,其他國家貨幣兌美元貶值有利出口,但在全球物價飆漲之下,國際市場購買力疲軟不振,各國貨幣貶值不但無益於出口,反而加重衰退的力道。

位在肯亞首都奈洛比的這間汽車零件工廠,主管正看著工人調整排氣管與板金等產品。美國聯準會調升利率,導致美元對各國貨幣大幅升值,讓這些第三世界國家的中小企業相當有感。

肯亞汽車零件工廠採購經理賈奇耶指出,「汽車零件成本上升了10%到25%,這是最近這6到12個月的事情,出乎業界預料之外。」

土耳其嬰幼兒服裝商卡雷利也說:「我們進口成品原料都以美元報價,但只能用里拉來賣,這讓生意很難做。」

這波通膨的主因來自於能源價格大漲,主因當然是先前的疫情導致全球供應鏈大亂,再來是俄烏戰爭,各國制裁俄羅斯能源出口,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也沒有增產遞補缺口,甚至減產要撐住油價。

但美國聯準會只能從金融政策面下手,緊縮貨幣、調升利率,引發美元大漲。主要經濟體的貨幣,歐元兌美元跌了15%,日圓更是跌了2成,連中國的人民幣也貶值15%。

西班牙發行量第2大的《國家報》在分析報導中指出,美元升值可能有助於平抑物價,但歐盟、日本等主要貿易對手,卻因本身貨幣貶值之下,面對雙重的通膨壓力,也就是美國藉著升息,來轉嫁通膨壓力給其他國家。而在後疫情時代的各國,要在這樣的環境中重振經濟是難上加難。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餐廳經理尤尼斯表示,「我手下許多員工的家庭,都仰賴他們在這裡的薪水過活,他們的所得大部分都拿回家裡。」

美國的非洲裔學者舉例指出,許多移民工原本寄回家100美元就夠家裡用,但在這波匯率大地震衝擊下,至少得多個兩成,才能讓遠在第三世界母國的親人,維持相同的生活水準。

而通貨膨脹席捲全球、沒有國界之分,這些移民工在工作地點,和他們在家鄉的親人,都得面對越來越貴的物價。同時,在衰退的陰影籠罩下,移民工還要面對隨時可能失業的風險,連那最基本的100美元都付不出來。

專題|土耳其百年震殤 「鬆餅式坍塌」為何釀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