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2022)年8月,台灣新車安全評等計畫實驗室,在彰化車測中心啟用。今(27)日是以市面上的小客車來看,用時速64公里進行第1次的前方偏置撞擊試驗,確認車體的完整性和破壞程度,完整的數據報告將在明年第1季公佈。車安中心表示,從今年第4季開始,每季執行兩種車型,每年度將完成8個車型的測試。
一聲撞擊巨響,休旅車的車頭凹陷,工作人員趕緊上前確認狀況,將感知器測得的數據記錄下來。台灣新車安全評等計畫實驗室,在27日進行首撞測試,選定的是去年度市場上銷售的熱門車型,進行前方偏置撞擊試驗。
車測中心總經理王正健說明,「碰撞後,我們會看乘坐空間是不是完整、車門是不是可以順利打開。」
車測中心表示,根據交通部的法規,新車都必須通過時速56公里的撞擊測試,而27日的撞擊測試,是根據歐洲標準,將時速提升到64公里,也是國內首次進行新車的撞擊測試。
根據交通部道安會的統計,今年的1到8月,自小客車駕駛人事故死亡為125人,比去年同期增加5人。車安中心表示,新車上市前,將進行17項主動和被動安全測試,也有助提升國產車的安全性。
車安中心執行長周維果說:「(促使車商)提供更多更好的安全配備,讓消費者做選擇,最後就可以達到萬一不幸發生事故的時候,會有更好的保護效果。」
對於台灣能開始自行進行新車撞擊測試,民眾認為,台灣還是以國產車為銷售主力,透過測試提升安全性有必要性。
民眾說:「車子還是要經過測試,才會知道說安不安全。」
另一名民眾也肯定,「在國內還沒有人做過這樣的測試,所以在台灣能有這樣的測試是好的。」
車安中心表示,撞擊測試完成之後,將收集車內共128個感知器的數據,將在明年的第1季公布完整的報告。往後每年完成8個車型的星級評等,為國產車的安全來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