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動物園,8月發現大貓熊團團出現羊眩的症頭,第二改檢查才發現腦部病變的範圍變大,有可能是惡性腫瘤。毋過動物園無拍算做其他麻醉或者是較危險的檢查,決定欲採用類似「安寧照護」的方式共照顧。
側躺吃竹子,或坐著接過食物吃,大貓熊團團後肢持續無力,牠的第二次腦部磁振造影檢查出爐,確定病灶區域擴大,罹患惡性腫瘤機率大幅提高,但考量到麻醉與侵入性治療可能危及性命,園方決定採舒緩照護方式照顧牠。
臺北市立動物園獸醫室主任,賴燕雪表示:「或許再一次麻醉,牠可能會有耐不過的可能性,都有可能,舒緩治療它確實是跟所謂的,人類的安寧治療是很像的。」
給團團的食物,添加了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品,園方也增加餵水次數,這幾天牠體重增加,園方表示可能跟施打輸液有關,由於不再對團團做切片檢查,無法確診牠是否罹患惡性腦瘤,而園方也持續與對岸交換醫療意見,但團團的病況,連中國大陸專家也聞所未聞。
臺北市立動物園獸醫師,鄭秋虹表示:「病況的狀況其實已經,我想已經超過大陸他們那邊,曾經發生過的案例,目前他們在存活中的貓熊裡面,還沒有發生過像團團這樣子的病例。」
團團病程進展速度快,園方偏向以惡性腫瘤去認定,考量動物福祉,團隊認為讓牠舒緩是最有利的方式,暫時不讓牠去展場,會安排時段讓民眾透過線上直播關心牠。至於還能活多久?園方說接下來會讓牠舒服過每一天,至於死亡後如何處置?園方認為此問題言之過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