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歐國家逐步減少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像進口俄國天然氣最多的德國,儲備量已經有95%。但有電力業者依然認為,這無法應付今(2022)年的冬天需求。而德國政府也決定,將核電廠的除役期限,從原定的今年底,延後到明年4月中。
德國自從前總理梅克爾就任以來,風力等再生能源比例持續增加,核能與化石燃料能源的比例則逐步下降,但是到目前為止,核能占發電總量仍舊達13%以上。因此廢核相關政策,在德國還是有不少雜音。例如這次核電廠延後除役,執政聯盟的綠黨和自由民主黨就爭論不休。
另一個重要因素是俄烏戰爭。德國天然氣最大進口來源的俄羅斯,指控歐盟藉制裁名義,想盡辦法拒絕付款給俄方,加上北溪一號管線遭到破壞,輸送天然氣到西歐因此中斷。導致歐盟各主要國家,能源價格持續飆漲,民眾苦不堪言。在維持制裁和提供足夠能源的前提下,德國政府決定延長現有3座核電廠的年限,到明年第一季結束後的4月中旬。
德國總理蕭茲表示,「我們計劃儘快推動相關立法,務必在今年底前完成。讓這3座目前仍在運轉的核電廠,持續運轉到明年4月15日,前提是其他電力來源能穩定供應。」
德國延長核電廠服役期限,面臨黨派之爭。芬蘭則是新建完工不久的核電廠發電機組,傳出供水幫浦發現損壞。位於芬蘭西南方,面對瑞典的離島上,這座名為奧爾基洛托的核電廠,編號OL3的反應爐,2005年就獲准開工興建,卻不斷發生工程延宕、預算超支的情形。
原定2009年開始運轉,拖到2021年12月才獲准啟動。日前電力公司才說,3號機可以滿載發電,卻在例行維修時發現供水幫浦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