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試射長程巡弋飛彈 「微型化」核彈頭威脅東北亞戰略平衡
徐家仁/編譯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根據外媒報導,北韓12日在黃海海域進行了長程「巡弋飛彈」試射,估計射程達2000公里以上。日韓等國專家認為,北韓在核彈頭所謂的「微型化」技術上,已經有相當的進展,如果配合長程飛彈的操作,威脅性更勝以往。
北韓官方媒體公布的照片顯示,巡弋飛彈是由機動車輛為平台執行發射任務。北韓人民軍的戰略火箭部隊,絕大多數飛彈都是彈道飛彈,包括日前飛越日本領空的飛彈,都以火星來命名,至於巡弋飛彈則命名為「金星」。
外界目前已知的北韓巡弋飛彈,射程都在300公里以下。這次試射的巡弋飛彈「金星4號」,如果確實如北韓所說,射程達2000公里,是北韓飛彈戰力的一大突破。外電引述的消息來源指出,巡弋飛彈在朝鮮半島西邊的黃海海域,以8字型飛行了2小時50分又34秒。
日本防衛大臣濱田靖一指出,「包括反擊能力在內,我們都不排除而列入檢討範圍,今後我國將持續從根本上強化國防。」
北韓的飛彈核武戰力發展,與中國以及俄羅斯等東歐國家脫不了關係。從外型和性能等資料來看,這次號稱射程達2000公里的金星4號,大約相當於俄羅斯的3M54型、外號「口徑」的巡弋飛彈。
除了飛彈射程涵蓋西太平洋各國,如果北韓確實做出微型化核彈頭,安裝在金星4號,或是其他長程飛彈上,勢必衝擊東北亞的戰略平衡。